您的位置:   首页>>民进风采>>会员风采
     
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17-01-12 15:02    

 

编者按:

2016年12月24日,由民进云南省委和民进大理州委共同举办的“我身边的先进”宣讲报告会,在下关苍山饭店隆重举行。此次宣讲报告会是民进云南省委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与民进大理州委联合举办的一次重要活动。民进大理州推选出杨春玉、杨立红、郭兆龙、汤润年、王玉宇五位先进代表,用自身的先进事迹和身边的先进事迹作宣讲。现将民进会员、民进大理州委副主委、大理州巍山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杨春玉宣讲内容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杨春玉

  作为一名民进新人,今天,我站在这里,要与民进的优秀前辈们分享我的民进故事,我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在座的每一位的故事都比我的厚重实沉;但我站在这里,同时也是自豪的,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民进人,是我们民进这支优秀队伍的一员。讲好民进故事,传播民进声音,是我们每一个民进人的责任。

  我是巍山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民进大理州委的兼职副主委杨春玉。多年以来,我都在向往这样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似山,站得高,看得远,高远包容、坚定担当;这个组织似水,低姿态,高境界,上善若水,以柔克刚。中国民主促进会,就是这样的组织。象禾苗对雨露的干渴,象绿叶对阳光的仰慕,我投身到她的怀抱。如果说民进是一座大山,我就是一粒泥土,愿为大山的巍峨撑起自己瘦小的身躯;如果说民进是一条河流,我就是其中的一滴水珠,愿为河流的奔腾扬起自己欢快的浪花;如果说民进是一片草原,我就是一棵小草,愿为草原的辽阔绽放出自己最美的姿态。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是:禁毒战线上的女法官

  巍山县永建镇小围埂村,是民族英雄杜文秀起义的遗址,千百年来,以回族为主体的各族群众在这片曾经沦为废墟的土地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了美丽的家园。然而八十年代后,由于受国际毒潮的影响,少数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走上了毒品违法犯罪的道路,使这里一度沦为毒品的重灾区。总人口为4814人的小村庄,涉毒人员达664人,在册吸毒人员达224人,犯罪处理人数440人,1983年以来执行死刑人数86人。面对这组数据,担任小围埂村驻村禁毒工作组组长的我被深深震撼了。

  巍山永建地区1999年被国家公安部列为毒品问题集中整治重点地区,经过5年的集中整治,成效明显,现已转入成果巩固阶段。但如果毒品问题一出现反弹,将被重新“戴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不知情的人都会说,现在永建的禁毒工作好搞了,已经进入成果巩固阶段,只要把外流贩毒的控制指标控制好,不突破,就万事大吉了。但知情人就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成果巩固阶段的禁毒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国际国内毒情依然严峻,境外毒品渗透加剧、境内制贩毒活动猖獗,另一方面,原重点整治时期被判刑罚的人员陆续刑满释放,要帮助他们回归社会,防止他们再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我带领我的队员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工作着。

  汉语“瓦尔兹”,我走进了回族妇女的心中。

  “瓦尔兹”是回族的劝戒方式,每逢聚礼的时候,阿訇都要引经据典,宣讲教规教义,宣传需要大家遵守的事项等,是回族群众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宣传方式。小围埂村回族村民占到71%,为了在回族群众中更好地宣传禁毒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群众入脑入心,我认真学习《古兰经》,撷取其中劝人行善,止人作恶,推崇合法劳动方面的精彩片段,深刻理解,结合政策法规加以引伸,在广播宣传、妇女大会、清管会人士座谈会上加以引用,被回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汉语瓦尔兹”。一次妇女大会结束后,一位回族老大姐拉住我的手说“杨组长,你是回族吧,我们天天在女子班念阿文都还没有你懂得多。”那一刻,我感觉跟她们很近很近。

  禁毒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我成为了孩子们的“杨老师”

  禁毒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中筑牢防毒反毒的防线,才能使毒品问题集中整治成果得到长久的巩固。我充分发挥自己当过老师,又在团县委工作过的优势,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在青少年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分别在永平小学、永胜小学举办三次禁毒讲座。讲座集禁毒知识讲解、抢答、游戏于一身,孩子们笔记做得非常认真,气氛热烈,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受到了教育,同时,还获得了工作组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在“6.26”国际禁毒日,我提出了“小手拉大手”的工作思路,精心起草了一份《给全体村民的一封公开信》,组织永平小学的学生组成志愿队,进到每家每户进行宣读。庄严的队礼、稚嫩的普通话,浅白的道理,使大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深的震撼,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小围埂村,同学们遇到我,都会亲切地喊一声“杨老师”。今年,我又在永建镇最大的中学红河源中学组织策划了一场校园中的庭审,在校园巡回审理一起贩卖毒品案件。国徽、法袍、法槌以及庄严的庭审现场,让同学们对法律心生敬畏;法官在现场深入浅出的以案释法,让同学们懂得了毒品以及毒品的危害;零距离与庭审现场的接触,将是近千名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真心感化涉毒三类人员,工作组得到他们的信任

  小围埂村现有涉毒的假释、缓刑、保外就医人员52人,工作组每月都要对他们进行三次训诫,在训诫中,我并不是板起面孔地“训”,而是每次都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情况,掌握思想动态加以开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虽然是有罪之人,但只要真心忏悔,好好表现,重新做人,同样会得到社会的接纳和别人的尊重。对无故缺席的人员,我都要带领工作组到家中了解情况,进行批评教育,并讲解有关法律法规,使他们认识到不按时参加训诫的严重后果;对请假外出打工的人员,要求向派出所、工作组请假,走前,我都耐心询问要到哪去,去干什么,并要求每月三次电话报到。为了切实对这部分人负责,我先后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到外出人员打工地保山、盈江、下关回访,当看到他们在干合法的劳动时才放心。

  一次,保外就医人员马XX大清早背着行李来到村委会,要求工作组把他送回监狱,说是他宁肯回监狱也不愿在家。我并没有简单粗暴地训他,而是耐心地疏导。当了解到他是与妻子吵架赌气后,我先到他家中和他妻子谈心,思想工作做通后,让工作组的队员们把他送回了家。

  一次,保外就医人员张XX打电话到工作组,要求工作组到他们家一趟。其他工作队员都说,哪有他要求我们去的道理,不去。但我认为,一定是事出有因,他要求工作组到他家,正是对工作组的信任。于是,我马上带领工作队员在接到电话后十分钟内赶到了他们家。到了他们家,张XX泣不成声。原来是他自己腿脚不便,已基本丧失劳动力,而妻子又患有肺结核病,正在发病期,无钱医治,儿女又小,生活陷入了困境。我一方面帮助他们联系了县疾控中心,让他妻子去检查,争取免费医治;另一方面,积极与镇民政办反映,争取把他们家列入农村低保;而后,又为他们家争取到了畜牧扶贫贷款。象这样的小事很多,我用真心帮助着每一个人,感化着每一个人,使这部分人开始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无一人重新犯罪。

  爱心帮助吸毒人员,伴他们走好戒毒之路

  小围埂村现有吸毒人员47人,其中在戒毒所20人,纳入社区戒毒的有13人,纳入社区康复的有14人。对这部分人,工作组与他们本人及家属签订了责任书,工作组及村社干部每人包5户,认真落实每月三次的帮教及每月一次的尿检。我反复要求工作队员及村社干部,这一部分人也是毒品违法犯罪的受害者,要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戒断毒瘾,防止他们走上毒品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名吸毒人员为了换换环境后好彻底戒断毒瘾,到了中甸做药材生意,我多次与他通电话,了解他在那边的情况,鼓励他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半年后,当看到他面色红润地回来时,我倍感欣慰。一名正在接受社区康复的吸毒人员迷上了抄股,我每次到他家都与他一起探讨抄股技巧,工作组一到他家他就特别高兴。一名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对这种治疗方式有想法,我仔细地给他做解释工作......点点滴滴,我用爱心感化着吸毒人员,伴他们一起走戒毒之路。

  热心帮助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找准禁毒成果巩固工作的治本之策。

  一手抓禁毒,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这是驻小围埂禁毒工作组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只有帮助群众找到合法致富的路子,人人安居乐业,才是禁毒成果巩固的治本之策。我积极争取项目,举办了一期涉毒三类人员、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共100人参加的畜牧养殖技术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掌握了合法致富的本领,受到群众的好评。积极向单位申请支持,帮助小围埂甘雨庄自然村建起了一座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甘雨桥”。此桥高4米,宽1.8米,跨度8米,总投资6.1万元,全部由法院出资建设,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附近4个自然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永济中学学生的就学。

  禁毒成果巩固,这是一块没有硝烟的战场,我在这块战场上默默地工作着,展示了女法官应有的风采。

  以上事迹曾在《中国禁毒周刊》、云南法院网等媒体上宣传报道。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从外行到入额法官的嬗变

  我于2008年3月调入巍山县人民法院任副院长。之前分别在学校、教育局、团县委、大仓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办工作过,但从来没有从事过法律工作。这样的跨度,对于我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如果不迎难而上,也有办法,那就是虽然在法院工作,任副院长,但不分管业务,做“外行人”,但我没有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知道,在这样的业务部门任领导,如果不学习业务,永远都是不称职的领导,法官们也不会真心佩服你。于是,我打调入法院的那天起,就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借阅500多件卷宗,一有空就到法庭旁听庭审,做了1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一年后,院长放心地把民事审判一庭、二庭及三个基层人民法庭交给我分管。经过几年的工作,我院的民事审判工作在全州处于领先水平,民一民二庭多次被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表彰,大仓法庭被评为全州优秀法庭,庙街法庭先后获得县级、州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我自己也在今年的司法体制改革中,顺利考入员额制法官,成为我院的首批入额法官。

  基层法院的民事案件,基本没有轰轰烈烈的大案要案,大多是老百姓生产生活中发生的琐事,但正是这些个家长里短的小案件,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大事。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案件只是办公桌上的一个案卷,但是对于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可能是他们一生唯一一次对法律的感知,唯一一次近距离的与法官接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干部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与我院法官永恒的追求。

  一天,我们去调解个赡养案子。当事人的家在一个半山坡上,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加上近半个小时的山路,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到达了目的地。原告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孩子们都住在身边,但都对老人不管不顾。我叫来老奶奶的子女,和他们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人都会有老的时候,老奶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今天做的,儿女都看着,我们怎么做,儿女以后就会怎么做”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老奶奶的赡养问题有了着落。老奶奶用皲裂的手擦着眼泪,一个劲儿的谢我们。返回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虽然山路崎岖,虽然辛苦劳累,但我们大家的心情都无比轻松。看着渐渐模糊的远处的山峰,我想了很多很多……

  2011年11月20日,时值隆冬,气候阴冷。我组织庙街法庭到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寨子山案发地开庭。案件发生在当年4月,村民武光鹏向他的二爹武继云借旋耕机耕地,武继云不但借给了武光鹏旋耕机,还到地里帮忙。在耕地过程中,武光鹏的左腿绞进了旋耕机,当场绞断,造成五级伤残。事后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未达成协议,武光鹏将武继云告上了法庭。此事在当地村民中引起了普遍关注。

  地处庙街镇西南面山上的寨子山,虽然距离庙街镇仅10公里,但山路崎岖,很是艰险,往返一次都要两个多小时。从立案到开庭,我们不惧艰险辛劳,在这条山路上往返了十多趟。

  走进武光鹏家,我们看到他拄着拐杖,行走极为不便,本是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变成了一个身心倍受煎熬的残疾人。看到他聋哑的父母“咿哩呜噜”比划的情形,我们不禁为这个家庭扼腕叹息。

  走进武继云家,武继云的妻子见到我们便泣不成声,她哭诉着从小待武光鹏如亲儿子,如何帮助他们家耕田种地、送米送菜的往事,诉说着被武光鹏告上法庭的委屈。

  走进案发地的田间,蚕豆已齐腰高,绿油油,生机盎然,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是呀,要是这一切没有发生那该多好。那场事故,对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案子,而对两个家庭,真的是一场变故,一场致命的打击。

  庭审的现场设在村民议事中心,细心的法官们在布置场地时,将太阳能照射到的位置留给当事人,让他们感受到一丝阳光的温暖,而法官们则坐在背阴的地方,把寒冷留给自己。我作为带队的领导,看着这一缕阳光,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有一个良好的企盼,盼望此案的了结,能够像这阳光一样,温暖和谐,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细心周到的工作,使两个家庭握手言和,还一份亲情与温暖于人间。

  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每一个庭审环节,法官们都一丝不苟,严谨规范,展现出较高的法律素养与庭审驾驭能力。特别是法庭调解阶段,法官穷尽一切调解办法,采用面对面、背靠背、法律讲解、亲情感化等多种方式,对原被告双方反复劝解。但经过5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依然没有达成协议。

  当庭审结束,我们离开时,旁听的村民都来送别,原告拄着拐杖站在路边挥手,被告也很友善地要留我们到家里吃饭。我们都很感动,但又很伤感,案件没有如我们希望的那样能够调解结案。

  后来,该案以判决方式结案,双方均未上诉。虽然,每一个案件都不可能如我们所期盼的那样调解结案,但我们为当事人所做的点滴,却会向阳光一样,洒向他们的心灵。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三个故事是:带领团队编纂《法院志》,完成巍山法院第一本志书。

  2012年初开始,我在分管部门较多的情况下,又负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志》的编纂工作。由于是第一次修志,时间跨度是1950至2012年,工作难度较大。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请从事志书编纂的社会人士编纂,我们只管付钱及做好资料提供,一条是我带领团队自己干。经过思考,我认为请外面的人编纂,虽然他们对志书的体例很熟悉,但对法律工作不熟悉,很难编出高质量的志书,如果我们自己编纂,我们对法律工作熟悉,对志书的体例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的。于是,我主动请鹰,承担此份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总编纂。组建编委会、组织人员收集资料、走访老同志、分块纂写、一次次统稿,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至2014年底,志书如期完成。三年多,我为院志的编纂,放弃了所有的假期,晚上经常加班到深夜。为一句话的考证,在档案室一查就是一天;为文字记载不太明朗的事件,跑遍了所有退休干警的家;为一个案例的精选,查阅了所有的同类型案例卷宗;为把不同撰写人的稿子统在一起,我一遍遍琢磨、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志书完成后获得了好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是州政协老常委、光荣的民进人。我于2008年当选州政协第十一届常委,2013年连任州政协第十二届常委,在担任常委期间,提交提案20多个,协商会发言、大会交流发言6次,2个提案获得州政协优秀提案奖。参加民进后,2016年代表民进在州委、州政府新春茶话会上的发言获得一致好评,组织的“保护洱海.法在心中”法制宣传活动获得成功,今年完成了“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调研”。每一个提案、每一项调研、每一次发言我都精心准备、深入调研、深刻思考,因为,我时刻提醒自己,州政协常委、民进会员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责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丰功伟绩,没有可歌可泣,我只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努力着。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做最好的自己,与自己的内心时时对话,这种美妙殊胜的感觉远远超越成功、成长...

  谢谢大家! 


               


 
    >> 相关文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