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进风采>>会员风采
     
挑战极限 攀登高峰——记民进会员、业余登山爱好者卢水牯
发布时间:2016-05-06 10:19    

 

       一位成功实现无氧攀登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创造了中国人60年以来民间无氧攀登8000米以上高峰记录的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他就是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测绘工程系的教师卢水牯。

       结缘登山

       来自江西的卢水牯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并留校任教。于2006年7月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缘于测绘工程的专业属性需翻山越岭,无论山再高、再险,卢水牯都要登上去。11年中他几乎爬遍了云南大小山脉,强健了体魄、锤炼了意志、积累了经验,也爱上了登山这项运动,与登山结缘。

       卢水牯说:“登山是艰难的,这是一项高强度高难度高风险的户外运动,无论对于身体还是精神,都是一种艰苦的考验和历练,但每次的历练都能让身心一步步成长,让意志力一步步提升。登山是快乐的,在山上可以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空气、听着沿途的鸟鸣、看着各色各样的花草、感受着大山不一般的气息、享受着烈日阳光的直接照射……怀揣着登顶的希望,一次次迈开步伐,如流的汗水甚至浸透全身。虽累!但站立在山顶的那一刻且无比开心,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基于登山实践和对登山魅力的领悟与热爱,卢水牯渐入佳境并成为了一名业余登山爱好者。工作之余他不断挑战高峰,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登上了海拔4400米的碧罗雪山、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攀登哈巴雪山时,他不仅超越了其他登山者,还把当地的藏族向导也甩在了后面;攀登雀儿山时,在同行的70余人里,他以排名第二成功登顶雀儿山。不断挑战高峰的成效让他对自己有了信心,也激发了他想挑战世界第八高峰——海拔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的斗志。 

       挑战极限

       据统计,2003年之前攀登马纳斯鲁峰的死亡率高达26%,就是说每4个登山者中就有1人丧命,截止至2013年底的统计,马纳斯鲁峰的死亡率仍高达10%以上。1972年,一支韩国登山队在东北壁路线攀登时遭遇雪崩,15人遇难,其中包括10名夏尔巴协作。2012年发生的雪崩造成9名登山者遇难,另有3名失踪。家人知道卢水牯决定要攀登马纳斯鲁峰后,强烈反对他的这次攀登,但他坚持要去完成这项挑战。他说:“人的潜能是可发掘的,我喜欢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前觉得攀登8000米的高山完全是不可能,离我很遥远。在成功攀登5000米,6000米级的山后,本应该先攀登7000米级的雪山,但自己觉得可以直接去尝试挑战8000米的山!”挑战更高山峰,攀登得越高,难度越大,且升华了他内心的拼搏精神。在他看来,人生中需要不断的勇往前行,人类也因为大家的勇往前行才不断的进步。

       在卢水牯心中,他从不打无备之仗。自报名攀登马纳斯鲁峰后的4个月中,他一直坚持增强心肺功能方面的专业训练。他的训练主要以爬楼梯为主,从2015年的4月底开始每天坚持负重爬楼梯100多层(每次向上爬楼梯10多层后乘电梯下楼,如此持续循环10次),并随着自身状态缓慢渐进加量……直至去攀登马纳斯鲁峰的前几天,运动量增强到一天能非负重爬楼梯200多层(每次向上爬楼梯20多层后乘电梯下楼,如此持续循环10次)。

       2015年9月,39岁的他启程前往尼泊尔,与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余名登山者汇合,一起向马纳斯鲁峰发起冲击。

       在大本营拉练途中,他结识了几位外国登山人,当发现他们计划无氧攀登,触发了思考:“我在拉练过程中并不比他们差,为什么他们可以无氧攀登我就不可以呢?”再次激励他决定挑战自己的极限:计划无氧攀登马纳斯鲁峰。所谓无氧攀登是登山术语,专指在没有氧气瓶等供氧装置供氧的条件下攀登。要想无氧攀登上一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其风险之大、困难之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海拔达7500米以上时氧气含量仅相当于海平面的1/3,氧气如此稀薄的空气会导致登山者随时可能因大脑缺氧而引起急性脑水肿,一旦发作2—3分钟内便会丧命;加之攀登一些冰雪坡度达70度以上的区域时,人体需付出更大的体能且更需越多的氧气。故60年来,中国民间登山者攀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从未尝试过无氧攀登。

       攀登途中由于天气、环境恶劣,巨大的暴风雪和冰裂缝使近一半登山队员攀登至6500米后选择了下撤,而卢水牯所在的队伍没有放弃,依然选择了坚守和等待天气好转后冲顶。他最终靠超强的意志力、体能、忍耐力,在2015年9月30日尼泊尔时间上午10时成功实现了无氧登顶马纳斯鲁峰。

       贵在坚持

       每当卢水牯在讲到如何成功登顶8000米以上的高峰时,谈到最多的是:“坚持”——当攀爬到海拔约6800—7500米时,配备氧气装置的向导可以小憩一会儿,而无氧登顶的他就怕一睡着就再也醒不过来,且根本不敢睡觉,他“坚持”着;雪山上零下几十度的温度,冷空气吸入肺部极度难受,他“坚持”着;长时期供氧不足,手指脚趾已变得麻木,他“坚持”着;脸上的皮肤被暴风雪冻裂,他仍然“坚持”着……正是一路上的“坚持”让他成功登顶。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由于缺氧、体力透支等因素,正常的成年人大约只有6岁儿童的智力,有的还会发生失忆或记忆断断续续的情况。卢水牯说:“我对当时登顶的情形还算记得清楚,登上顶峰,一个外国登山人曾在我眼前伸出手指比划,让我读数,判断我意识是否清醒。在顶峰我们几个先锋队员约待了20分钟后,我把印有‘昆工’字样的旗子拿出来,让它飘扬在8163米的巅峰,让更多的人认识昆工,让大家为昆工人感到骄傲”。

       在卢水牯看来,“坚持”不仅仅是成功登顶的基础,更是能否安全下撤返回大本营的“关键”。因为对于登山者而言,下撤的过程更加艰难,登顶后体能消耗已接近极限,在下撤的过程中往往无力再坚持,这正是为何遇难者中约70%是死于下撤的过程中。在这次攀登的过程中,一名来自奥地利的同伴就是在成功无氧登顶并下撤到7500米的营地后因体力透支永远躺在了那儿,来自法国的同伴也得了高山脑水肿险些丢了性命。卢水牯回忆到:“在攀登至7400米的C4大本营附近,遇到了1具遇难者的遗体,遗体用睡袋包裹着,旁边是已被风雪破坏得破烂不堪的帐篷;加之由于我和几个国外攀登者在这次攀登过程中是先锋队,自2015年4月尼泊尔大地震后,7500米以上没有人上去过,途中都没有引路绳,在7500米以上无论是向上攀登还是下撤,根本不清楚路线情况,一个接一个的陡峭的冰雪坡,能否成功登顶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有时都感觉到绝望。但唯有“坚持”,也必须“坚持”下去。下撤过程中有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屁股坐到地上,一点一点地往下挪,有一两次都差点滑坠,但最终我通过毅力“坚持”了下来,并安全下撤到大本营”。 

       无论是攀登时遇到的艰难,还是下撤途中碰到的险阻,卢水牯都凭着自身内在的顽强意志战胜了自己,用不同寻常的体能攻克了各种非同寻常的困难,诠释了登山的魅力所在——当攀登一座座山峰之时,就犹如在攀登一层层更加美好的人生境界。他说,不仅仅是登山,不论做任何事,包括学习在内,都要记住“相信自己行”和“坚持”,只有胸中充满了自信和怀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能成功!对卢水牯来说,秉承昆工“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和发扬昆工人的红土精神是他的坚持!不断挑战极限是他的坚持!

(民进昆明理工大学支部)

 
    >> 相关文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