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功业昭昭,德隆望尊,立德、立功、立言,几近完人(冰心先生曾说“世无完人,叶老其庶几乎”),因此久为国人爱戴,更为民进人崇仰。笔者从事中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对叶圣陶先生无任崇敬,并在先生等民进先贤感召下加入民进,得享参政党荣光。近年为中南大学当代诗词创作批评与理论研究中心编《新中国诗史·教育卷》,阅读了大量当代诗词作品,发现不少颂美叶圣老、表达敬爱之情的诗词,十分感人。今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兹以写作时间为序,对几首名家作品进行解读,以纪念先生,并向先生致敬。
叶圣陶先生功业昭昭,德隆望尊,立德、立功、立言,几近完人(冰心先生曾说“世无完人,叶老其庶几乎”),因此久为国人爱戴,更为民进人崇仰。笔者从事中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对叶圣陶先生无任崇敬,并在先生等民进先贤感召下加入民进,得享参政党荣光。近年为中南大学当代诗词创作批评与理论研究中心编《新中国诗史·教育卷》,阅读了大量当代诗词作品,发现不少颂美叶圣老、表达敬爱之情的诗词,十分感人。今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兹以写作时间为序,对几首名家作品进行解读,以纪念先生,并向先生致敬。
华南理工大学吴硕贤教授是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取得国际领先成就;教书育人,系全国师德标兵。父母皆工诗,父亲吴秋山是名诗人,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他幼承庭训,10岁开始写诗,将生活融入诗词,以文学激发科学灵感,创作了大量诗词,境界高远,韵味深厚,胜情彩笔,相为辉映,是当代优秀科学家诗人。他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曾以自己的诗就教于叶圣陶、茅盾先生,得到他们的指点和首肯。圣老致信说:“诸作大体均佳,读之有余味。”并为其第一部诗集《偶吟集》作序,说:“足下十岁即作诗,早于我二三年。至今二十余年,攻读专业之暇仍不废吟咏,至深钦慕。”他1980年作《赞叶圣陶先生》(《吴硕贤诗词选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耄耋身犹健,精神益蓊茏。文章光史简,道德志金钟。
识博同渊海,情亲若父翁。一生勤诲导,遍地李桃秾。
首联写圣老耄耋之年仍身体强健,精神矍铄。颔联写他的道德文章,说圣老道德如金钟大吕,声震天宇;著作光辉,永载史册。颈联写圣老的学识和为人,说他的学识如大海般广博深厚,而待人诚恳,就像自己的父亲那样亲切。尾联写圣老教育成就,说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殷勤诲人,桃李遍天下。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复旦大学郭绍虞教授是古典文学专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成就卓著。郭绍虞先生与叶圣老交谊深厚,1982年2月,有关方面举办纪念叶圣陶先生从事教育工作七十周年活动,他作《纪念圣翁从事教育工作七十周年》(王存诚编《韵藻清华:清华百年诗词辑录》,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剧怜朋辈凋零尽,更惜吾侪硕果存。
踪迹虽离南与北,衷心不背党同群。
君擅教育功勋大,我只古书探索勤。
那得再温年少梦,相随相勉作新人。
“仁者寿”,郭老和圣老都寿臻耄耋,彼时学界同辈友人大多凋谢,只有他们硕果仅存,因此更加珍惜友谊。二老皆苏州人,少年即缔交,一起从事新文学运动,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一起在开明书店编书编杂志,此即“年少梦”所指。建国后,二人一在南方,一在北方,踪迹不同,但对党和人民都忠心耿耿。赞颂圣老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卓越功勋,表示在新时期要追随圣老,互相勉励,思想与时俱进,不懈奋斗,以新的业绩贡献于国家。圣老是躬行君子,士林楷模。郭绍虞先生长圣老一岁,仍表示要追随圣老,说明他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
赵朴初先生亦有《叶圣陶先生从事教育事业整七十年,赋此为贺》(《赵朴初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圣老吾所师,言动必以正。谦谦居处恭,恳恳执事敬。
俯首为孺子,流乳如泉迸。辛勤七十年,功业无止境。
少时读公书,深义植根性。老取“片石”名,实受公之赠。
公今八十八,霜雪须眉劲。一言作雷鸣,针石中时病。
祝公寿且康,论道以辅政。物换事多欣,水流心不竞。
园增桃李芳,国睹文明盛。
这是五言古诗,对圣老的人品、功业叙写较为全面,除人们众口一词赞美的正派谦和品德、敬业态度、孺子牛精神和文化教育业绩外,作为参政党领导人,还突出了圣老“论道以辅政”的作为,指出他勇于建言献策,针砭时弊。又写了圣老对自己的影响,说他从小读圣老的书,在心中植下道义的根基,圣老正大光明的人品引领他见贤思齐。“老取片石名”自注说:“余少时读圣老著《古代英雄的石像》,甚感动。近以‘片石’名吾诗集,并因以自号。”《片石集》是朴老的第一本诗集。“水流心不竞”出自杜甫《江亭》,表现圣老恬淡的心境。“国睹文明盛”有两层意思,一是当时我国刚走出浩劫,走上“四化”建设康庄大道,欣欣向荣——“物换事多欣”,国家繁荣、富强、文明可期;二是圣老的著述本身就是中国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漪欤盛哉”!这是国人共见共认的。祝愿圣老健康长寿,继续参政议政(论道),辅佐国家走向富强文明。全诗朴厚深挚。
北京大学王力(1900.8—1986.5)教授字了一,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百年来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业余为诗词,称心而道,行云流水,醇厚朴茂,自具风流。1980年8月20日,首都语文工作者召开庆祝王力先生八十寿辰座谈会,圣老作《水龙吟——祝了一先生八十寿》赠王先生,王先生填《水龙吟·和叶圣陶先生祝寿词,用原韵》(《龙虫并雕斋诗集》,中华书局2015年版)答谢:
懿欤海内词宗,竹林稷下驰名久。情殷私淑,一朝相见,新交如旧。当代方皋,马空冀北,承恩独厚。幸长随杖履,亲承謦欬,勤培植,粗成就。 四库艺文穷究。苦钩玄,焚膏赓昼。焕之高制,西川佳作,藏山传后。毓德良师,树人宏业,芝兰清秀。祝康强逢吉,心闲身健,无疆眉寿。
说圣老是海内文坛宗师,毓德良师,风范美好,驰名天下。他焚膏继晷创作,《倪焕之》等佳作将永传后世。他是现代文坛伯乐和九方皋,慧眼识珠,发现和培育许多新文学家。“马空冀北”出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意为圣老把天下文学俊杰都选拔出来了。这是指圣老任《小说月报》主编时,大量发表新人新作,老舍、巴金、丁玲、戴望舒等都是在他提携鼓励下成为驰骋现代文坛的千里马,他为培养新文学作家作出了大贡献。并追溯了他与圣老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感情,二人情志相投,一见如故,经常相聚,聆其教诲。感念圣老对他的帮助,“勤培植,粗成就”。“芝兰清秀”,既指圣老一生滋兰树蕙,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指圣老子女(至善、至美、至诚)均是清美出众的佳子弟。了一先生仅小圣老6岁,年辈相若,且德业昭著,名满天下,而自居私淑弟子,足见他对圣老的由衷敬佩。
臧克家(1905.10—2004.2)先生新旧诗兼擅,1981年10月15日夜作《秋思寄叶老》(《臧克家旧体诗稿》,武汉出版社,2000年版)并序:
圣陶先生,“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数十年来,著作宏富,影响深远。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功绩昭昭,声誉隆盛。
先生为人,诚朴忠厚,蔼蔼然长者之风。平生交游,不计年龄,襟怀豁达,即之也温。寿高八十有五,长我一旬。身体康强,精神爽朗。近四十载,得接謦欬,熏陶浅默,益我良多。年来羸弱,疏于问候起居,然思慕之情,无时或已也。秋风乍起,诗思如缕,居然成章,奉正叶老。
道德文章海内钦,一声叶老觉温馨。
云峰挺秀标当世,百岁期颐笑古人。
臧先生曾说:“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诗序亦强调了圣老为人的君子之风,述说了圣老近四十年中对他本人潜移默化的熏陶,表达对圣老的“思慕之情”。诗说圣老是当代直插云霄的高峰,挺然秀出,道德文章举世钦敬;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圣老寿近百龄,足以笑傲古人。“一声叶老觉温馨”最为传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在文化教育界,“叶圣陶”也是“每当我们提起就感到很温暖”的名字,也是“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全诗和畅清新,亲切温润。
语文教育家刘征(国正)先生是当代诗坛祭酒,管领风骚,所作诗词神飞气畅,光照诗坛。他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曾在圣老领导下工作,亲承謦欬。1988年2月,圣老逝世,他作《痛悼圣陶先生》(《刘征文集·诗歌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千秋古雪认须眉,岂料仍难百岁期!
大业方须育梁栋,教坛长痛失宗师。
恭聆謦欬论文日,浅窥门墙问道时。
岱岳弥高知永峙,惟将苦学寄哀思。
圣老高寿,晚年须眉皆白,仙风道骨,首句写出此一特征。追忆诗人向圣老问道、聆听他谈论文章的往事,为圣老去世而悲痛,认为是我国教育无可挽回的损失;表达要以苦学告慰圣老的深情。认为圣老将如泰山一样永远峙立在中国文化史、中国教育史上,永远被人们仰止和效法。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郑福田先生历任民进内蒙古自治区委主委、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内蒙古诗词学会副会长等,是古典文学专家,工诗词,用力甚勤,作品颇丰,婉转清华,摇曳生姿。2019年12月,他创作《民进人物谱》(中国民主促进会网站,2019年12月28日),歌咏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雷洁琼、谢冰心、赵朴初、林汉达、许广平、杨东莼、吴贻芳等21位民进先贤,立意高,格局大。《过秦楼·咏叶圣陶》云:
社入新潮,才呈文会,创设每多唯一。童言稻草,文斥屠夫,刻画焕之心迹。书店志业开明,含咀英华,生花妙笔。助图南六月,鲲鹏击水,展冲霄翼。 长化育,穆若门墙,从容谈吐,八斗五车书册。风从响应,水绕山环,一代文章宗伯。高塔巍巍,宜乎行始当前,功成沙积。纵聪明尽失,犹自精光煜煜。
一是写圣老的文学成就,说他创造了现代文坛的多个“第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一代文章宗伯”。“社入新潮”指1919年圣老加入北京大学学生进步组织“新潮社”。“才呈文会”指在文学研究会发挥才能。“童言稻草”指圣老的童话作品《稻草人》,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童话集。“文斥屠夫”指圣老1925年写了《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等文,揭露五卅惨案的真相、斥责帝国主义的暴行,成为著名的反帝檄文。“刻画焕之心迹”指圣老创作我国现代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二是写出版业绩,圣老办开明书店,编辑出版许多教材和论著。三是写教育风范,春风穆若,化育人才。四是写参与协商建国。“助图南六月”三句指圣老应中国共产党邀请于1949年1月离开上海,绕道香港北上解放区,6月起参加新政协筹备,9月以教育界代表出席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并被推举为政协常委,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在北上过程中所写《北上日记》是反映中共中央当时“政治北上,军事南下”方针的珍贵史料。“高塔巍巍”三句写圣老的品行,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积累为巍巍高塔。最后两句说圣老晚年耳朵失聪、双目失明,但精神光华,仍煜煜生辉。此词概括圣老平生,热爱崇敬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叶圣陶先生逝世后,《叶圣陶同志生平》(《人民日报》1988年3月1日)说:“叶圣陶同志平易谦和,诚朴敦厚,谨言慎行,表里一致,坚持真理,一丝不苟。他从来不说不写一句违心的话,总是勉励大家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他的品德、文章、事业、言行,培养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读者、教师、学生、编辑和出版工作者。他的不平凡业绩,犹如积沙成塔,滴水成海,是在平凡中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楷模,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在各方面都不愧为一代师表。”很好概括了叶圣老的品格、作风、业绩、感召力和影响力,高度评价了叶老的历史地位。上述诗词就是围绕这些方面写的,说明这段评价是天下人的共识,说出了国人的心声。民进人要继承和弘扬叶圣老的精神,以高尚的品格、出色的教育业绩和文化创造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贡献。
(陈友康,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曾任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