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0年7月25日至9月6日,民进在京召开了长达40多天的五届二中全会(扩大)会议。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会议通过了《决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会各级组织的主要任务还是贯彻服务与改造的方针,推动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联系实际,改造世界观;推动会员积极参加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和教育革命的群众运动,特别是教学改革运动,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
2、1982年7月,民进领导人就廖承志同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发表意见,诚挚希望蒋经国先生当机立断,捐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从速实现与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合作。这些都表现了民进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立场和诚挚愿望。
3、1982年,各地组织了一批有影响的稿件,如“访问陈布雷的女儿陈绣”、“ 吴贻芳北京会弟子”等,经新闻单位采用后,在海外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福建沿海地区的民进组织,还根据当地的特点,与有关部门一起制作宣传品,空飘过海,传递乡音。
4、1980年12月20日,民进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民进首次“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各地向大会选送的典型经验材料166篇,近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在会上交流了各自的先进经验,有22人在大会作了经验介绍,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图片展览。
5、中共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1980年民进中央首次在北京召开的“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给予了热情的支持。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出席了开幕式并向大会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央统战部为这次会议举行了招待会,乌兰夫部长,刘澜涛、平杰三副部长等出席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6、民进在社会力量办学方面起步很早,开创了许多“第一”的记录:1979年2月到1980年6月,沈阳市委会举办了各种有关教育的报告和讲座,是我会社会力量办学的第一次。1980年1月,上海徐汇区委会组建“民进徐汇区文化补习学校”,这是我会地方组织创办的民办文化补习学校的第一所。1980年11月,山西省一些民进会员和省会部分老中医发起筹办、太原市委会主办的山西中医业余大学,这是我会地方组织创办的业余职业大学的第一所。1981年4月,苏州市委会与苏州教育学会联合创办苏州业余美术专科学校,这是我会地方组织创办的专科学校的第一所。1981年6月,会中央组织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等地著名校长和教师赴陕西、宁夏、甘肃等地进行讲学和培训活动,这是我会智力支边活动启动后的第一次。1981年11月,上海市川沙县民进直属支部创办川沙县民进业余中学,这是我会地方组织创办的民办业余中学的第一所。
7、1981年6月,在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民进中央首次组织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的5位老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到陕西的延安、西安,宁夏的银川、石嘴山,甘肃的兰州等地进行讲学,并与当地同行一起交流经验。这是民主党派开展智力支边、讲学交流活动的首举。
8、1982年2月,民进浙江省委会在杭州创办了民进浙江省委会妇幼保健咨询服务站,开创了民主党派开展面向社会的咨询服务的先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9、在1984年至1987年的4年内,民进中央单独或会同有关单位一起举办了各种专业系列讲座,这些讲座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和培训班的性质,有助于提高广大会员和会外中青年相关人群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收效十分显著。
10、1985年l0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表彰大会。叶圣陶、赵朴初、雷洁琼、陈舜礼、葛志成等民进领导出席了大会,雷洁琼兼任民进代表团团长。民进有36名先进个人,9个先进集体出席了大会。余国琮(天津)、刘运来(江西)、张秀媛(山西)、林承璋(福建)、邢籁(黑龙江)等5位同志在大会作了发言。
11、1988年8月,民进在京召开全国咨询服务工作会议,对民进五大以来在办学、智力支边、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工作提出设想。这次会议对进一步搞好全会面向社会服务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1989年4月,民进中央设立了社会服务部,该部是我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机构。
13、民进四川省委会坚持为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县举办师资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1990年被国家和省民委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14、1989年以来,按照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的统一安排,我会各级组织纷纷组织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深入到13个边远省份的40多个贫困地区开展智力支边和扶贫工作。1990年5月,民进中央参加由国家科委牵头组织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推动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实验工作,民进中央承担了贵州省黔西南州实验区的芭蕉芋综合开发项目的论证工作。1990年,四川省委会被国家和省民委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的称号。1991年10月,国家科委主办的“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了1769名星火功臣和329个先进集体,在这个表彰大会上,民进中央得到了国家科委的高度评价。D项是国家民委表彰的。
15、被群众誉为“孔繁森式的好医生”的浙江医科大学教授陶祥洛、被誉为“老黄牛”的山东烟台市体校校长陈文卿、身残志坚的辽宁锦州市青年女画家秦百兰、被群众誉为“平民市长”的安徽合肥市副市长朱维芳、顽强与病魔作斗争的安徽马鞍山市女教师胡平平、在“生物化学分子工程学科”取得国际领先成果的天津大学教授何志敏、被评为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的马恩正等一大批民进会员,成为社会服务工作的先进典型。
16、1997年11月,为配合党和政府实施下岗人员再就业工程,中央统战部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华职教社共同倡导旨在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的“同心工程”。推动民办学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开展培训工作,深受下岗职工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从1997年开始到2001年底,各级地方组织及所属会员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84期,培训46766人次,培训后上岗29572人次。
17、为了支持河北滦平县早日摆脱贫困,会中央从1998年开始,帮助滦平县引进三个玉米优良品种,建设蔬菜大棚,培养实用农业技术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联系北京3家医院与滦平结成对口医院并开展医生培训,多方支持滦平县医疗卫生事业。在北京市教委大力支持下,促成北京市西城区、石景山区十余所中小学与滦平县中小学结成“姊妹学校”,为滦平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标贡献了力量;联系由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北京市昌平农职校牵头的四所学校,协助培训滦平县职业高中学生。尤其是在支持滦平县教育发展中,明确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校乡联合、扶贫兴校”、“教育架金桥、走科教兴乡之路”的智力扶贫方向,并在平坊乡进行“科教兴乡”示范的实验,在付营子乡中心学校开展科技示范推广,使学校成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带动全乡农民脱贫致富、初步达到小康标准的经验。
18、1998年至2002年,教育、引导、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界会员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为这一时期我会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我会按照“团结、引导、服务、支持”的方针,倡导民营企业界会员做有坚定政治信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秀建设者、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不断取胜的建设者,做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知识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的与时俱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做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道德高尚、品行优秀、商德诚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努力促进我会民营企业界会员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19、2002年,民进中央创建“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的交流平台,迄今已举办17届,先后就地域特色文化、学科领域文化、民俗文化等议题交流研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此外还多次举办“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等规模较大的对台活动。
20、2003年以来,会中央积极探索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为载体开展科教扶贫工作,会中央主动争取农业部支持,支持吉林、辽宁、江西、广西、陕西、甘肃等省民进组织参加,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生态与富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延安民进的舍饲养殖扶贫项目、山西民进的种植业扶贫项目、广西民进的生态能源文明小康村建设、四川民进的“进康合作”项目,都取得了富民和生态、社会、政治等多重效益。
21、2010年5月在京召开的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会议,2011年1月颁发的《民进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社会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严隽琪明确提出民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要坚持“政治性、公益性、务实性”三原则。
22、2013年12月,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首次在台北举行,严隽琪率团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来自海峡两岸2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社区建设”的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此次赴台举办研讨会,是一次文化之旅,亦是一次亲情之旅,期间严隽琪还会见了台湾众多知名人士和新朋故知,参观了佛光山、慈济功德会等机构,双方共话亲情、乡情和友情,增进了彼此间的互知互信和情感的交流交融,扩大了研讨会在岛内的影响,在更大范围内增进了台湾同胞的民族文化认同。
23、在长期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中民进认识到,社会服务是民进参与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履职平台,是宣传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窗口,是团结各界公益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纽带,也是继承和发扬民进优良传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全会坚持社会服务的政治性、公益性、务实性原则,讲政治大局、讲特色优势、讲群众观念、讲开拓创新,坚持社会服务品牌项目和微公益并重,坚持智与力、智与资的结合,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为促进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了新贡献。
24、民进十一大以来,社会服务取得实效。在聚力脱贫攻坚方面,坚持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理念,持续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会中央对口黔西南州安龙县的定点扶贫,主动服务湖南脱贫攻坚,服务新疆等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发展。
25、民进十一大以来,以教育、医卫帮扶为重点,中央与地方组织联动,会内与会外力量合作,协调发达地区先进学校、医院参与对口共建,组织专家学者千余人次进行考察调研、开展智力咨询,资助用于改善教学、医疗条件的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5710余万元,举办培训班150余期,培训教师和医务人员2万余人次。
26、近年来,民进中央继续深化与台湾社科界的联系,曾举办的“两岸学者共话”论坛包括:社会学、世界史和教育学。
27、2019年,民进中央以“中小学实践教育课程与评价”为主题,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交流活动;以“数字化时代出版传媒业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举办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两岸出版合作和版权贸易交流活动。
28、2018年,民进中央以“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主题,举办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持续提升民进的社会影响力。开展“书香彩虹——安龙行动”图书捐赠活动,覆盖安龙县幼儿园和小学设立“开明书屋”。
29、2019年,民进中央参与消费扶贫,帮助搭建电商平台,发起“我为扶贫下一单”活动,实现销售额上千万元。C项应为上千万元。
30、汶川地震发生后,全会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围绕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积极建言献策,冯骥才副主席在震后羌族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