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5年华北事变后,马叙伦拥护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倡议发起了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被推为主席。1936年秋,受王昆仑托请,赴四川劝说刘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再次入川面劝刘湘避免内战。“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马叙伦回到上海。为避敌伪迫害,他更名邹华孙(邹为其母家姓,“华孙”为中华民族之子孙),闭门谢客,专事著述。汉奸陈公博以学生名义派人送来钱粮,并希望他出山“帮忙”,马叙伦断然拒绝,将钱粮如数退回。马叙伦困居上海期间,曾在康脑脱路60号开办明德书店,掩护上海地下党工作人员的电台,也曾在家中掩护过来沪做地下工作的抗日人员。
2、1949年马叙伦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他参加第一小组,拟定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单位及其代表名额,并与郑振铎参加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他为该组组长。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期间他与郑振铎为《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委员,马叙伦并为该委员会召集人。
3、1958年6月5日,马叙伦在还能写字的时候,在病床上坚持写下了“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的最后题词,这是他奋斗一生得出的结论。
4、早年的王绍鏊曾克服困难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1911年毕业回国后他立即投身于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中。他追随章太炎先生在上海创办中华民国联合会,并陪章太炎到南京晋谒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他在国会的竞选中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全力投入了起草宪法的工作。1913年,利用国会当上大总统的袁世凯转而图谋解散国会,王绍鏊议会政治的梦幻破灭了,他愤然南归,参加了讨袁护法斗争。五四运动时期,王绍鏊在江苏第一甲种商业学校任教,他热情支持学生的革命行动,并奔走呼号,发起组织“外交大会”,揭露和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
5、“九一八”事变后,王绍鏊在上海邀集各方人士发起组织了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旋又到北京和蓝公武等人发起救国协会,并参加了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的抗日同盟军,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他到处奔波,募集经费支援东北抗日联军。1933年秋王绍鏊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斗士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转折,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他先后去香港、广州策动陈济棠倒蒋抗日。1936年6月,又受命赴山西策动阎锡山,在浦口过江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期间,他不为威胁利诱所动,坚贞不屈。“七七”事变后被营救出狱,之后他全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苏南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小组并参与太湖游击队的组织领导工作。1940年后,分别在香港、上海两地从事秘密工作,为抗日救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D项不准确,应为苏南地区。
6、周建人是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先生的胞弟。他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正式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为政府组织法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高教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他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在会内历任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中央常务理事兼文教部长;第四、五届民进中央副主席。1966年7月任民进中央代主席。1979年10月任民进中央主席。鲁迅先生的胞兄是周作人。
7、从1919年到1949年,叶圣陶的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文艺谈.四十则》。他为新文学奠基,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为我国编辑出版工作做出了卓著的业绩。他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抗战胜利后他就与民进开始合作,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初,他应中共中央的邀请辗转到达北平,在华北人民政府任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其后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务。
8、雷洁琼(1905年—2011年),广东台山人,生于广州市,著名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9、1925年,雷洁琼抱着“教育救国”的愿望赴美留学。1931年获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在美国求学期间曾积极参加“反帝大同盟”的进步活动。回国后在燕京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时,燕京大学学生走上北平街头,举行反对日本侵略者的示威游行,雷洁琼是燕京大学唯一参加这次游行的女教师。1937年冬,她放弃了燕京大学的教职,投身火热的抗日救亡斗争,到江西参加战地服务工作,先后任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负责人、江西伤兵管理委员会上校课长和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妇女班主任、江西省战斗妇女班干部训练班主任等职。1941年她被迫离开江西到上海东吴大学、沪江大学任教。
10、赵朴初主要著作有《佛教常识答问》、《俗语佛缘》(晚年主编),诗集《滴水集》、《片石集》,题写寺额、楹联、碑文、书名等不计其数。
11、谢冰心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冰心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她得风气之先,也开风气之先,她的代表作是《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小桔灯》等。《红鬃马》不是冰心的著作,而是五四时期活跃于北京文坛的著名女作家石平梅的代表作。
1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车向忱参与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如何支援义勇军。1932年1月4日,车向忱自告奋勇,先后三次潜回东北敌后,联络各股义勇军。他化名杨秀东,装扮成卖药先生,把救国会和张学良用白绫子写给义勇军的委任状和密信藏在贴身棉衣里,由宋黎、李述全陪同,北上慰问各地义勇军。1932年8月27日,车向忱再次回东北。同年,救国会在哈尔滨开办了一所医院,取名大同疗养院,车向忱亲任院长。大同疗养院开业后,各路义勇军的联络员以患者或药商的名义来到这里接洽相关事宜,拿到救国会的委任状、密信、活动经费等。中共满洲省委的地下党员也通过救国会的关系,来疗养院接头,研究工作。1937年2月,他看到仍有许多流亡子弟需要读书,遂办起了竞存小学,为了解决办学经费和师资缺乏的困难,他秘密地来到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周副主席非常关怀东北竞存小学并安排了叶剑英、李克农等同志帮助竞存学校解决经费等困难。
13、郑振铎于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他被推选为学生代表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尽力于社会改造的事业,开始发表作品。1921年1月,由他牵头与沈雁冰、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这是五四时期我国最早成立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文学社团,他担任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的主编,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922年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儿童文艺刊物《儿童世界》。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长达十年。
14、1926年,徐伯昕协助邹韬奋承办《生活》周刊,宣传进步思想,用文字和图片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九一八”事变后,《生活》周刊由综合性的青年大众读物转变为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时事政治刊物。蒋介石亲自找中华职教社的黄炎培,责令《生活》周刊改变政治态度,未果,《生活》周刊终被查禁。《生活》周刊被封后,《新生》周刊代之而起,继续宣传抗日,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打压,国民党当局屈从压力,判主编杜重远一年零二个月的徒刑,酿成震惊中外的“新生事件”,加之日军染指华北,遂引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继《新生》周刊被封后,生活书店又迅速推出《大众生活》杂志,成为声援“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喉舌。自1932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的五年间,生活书店为抗战服务,编印期刊杂志17种、各种丛书13种。
15、抗战胜利后,林汉达回之江大学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上海有名的进步教授。1945年底,与马叙伦、王绍鏊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1946年5月,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成立,被推选为常务理事。1946年6月参与筹划上海人民反内战暨欢送和平请愿团赴京大会,在6月23日举行的十万人参加的欢送大会上他与王绍鏊、陶行知等三人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作了慷慨激昂的讲话,与国民党当局作坚决的斗争。
16、吴文藻于1917年考入清华学堂,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他毅然加入并积极书写爱国反帝宣传品。五四运动后,他阅读了大量孙中山、廖仲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从而奠定了吴文藻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基础。
17、1919年,杨东莼到北平报考北京大学,参加了“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运动,被北京大学录取后曾是李大钊的学生,受李大钊的影响,他结识了邓中夏、郭亮等进步人士,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1年,与刘静仁、罗敖阶等共同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翌年,在长辛店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事工人运动的组织和宣传教育工作,1923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执教于长沙长郡中学,并与郭亮等一起从事工人运动,担任湖南省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兼《工人日报》社社长,出席过全国第四次劳动代表大会。
18、叶至善他出生于自书香门第,22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叶圣陶学习写作和编辑。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农产制造科,当过技术员、中学教师。1945年任开明书店编辑,编辑《开明少年》月刊和其他青少年读物。1945年8月,抗战胜利,台湾也收回了,为了不使台湾继续使用日本政府审定的课本,开明书店决定尽快编出一套教科书送往台湾,叶圣陶就和朋友们立即编写国文课本,叶至善也跟着父亲一起干,没用一个月,他就和父亲一道就编成了收复台湾后第一学期用的五本教科书。1945年年底,他和父亲全家在长江上漂流47天由重庆回到上海。1946年6月23日,他和父亲一起参加了在上海北站举行的上海人民反内战暨欢送和平请愿团赴京大会并参加了“六二三”大游行。1952年编辑《中学生》月刊。1953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首任社长兼总编辑,1981年退居二线,但没有放下编辑工作。曾主持编辑《旅行家》和《我们爱科学》杂志。
19、1938年7月6日,国民政府在汉口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吴贻芳与中共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一道,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3月1日,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在重庆开幕,会议选出蒋介石、吴贻芳等 5人组成主席团。此后,吴贻芳连续当选为第三届和第四届国民参政会5人主席团的成员。1943年3月,吴贻芳组织"中国六教授团"率赴美宣传抗日战争,争取美国朝野支持,总统罗斯福盛赞她为“智慧女神”。1945年4月,吴贻芳作为中国无党派代表与首席代表宋子文、中共代表董必武等赴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
20、吴若安一贯追求进步,早在青年时代,就仰慕诸多近代中外女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吴若安曾组织学生参加救护队工作,积极参加解放妇女的活动,五四运动中在上海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并立志以发展中国女子教育作为终身奋斗目标。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在日伪统治下,她坚持继续办学,保持民族气节,发扬爱国精神。她拒绝出席日伪召开的会议和执行日伪的放假规定,并开展为前线抗日战士、为难民募捐活动。抗战胜利后,她接受中共地下组织的教育,参加中共的一些外围组织,积极投入各项爱国民主活动,参加示威游行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并多次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和学生免遭国民党政府的迫害。为了迎接上海解放,她响应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发出的护厂护校的号召,担任了“校长互助会”主席,发动师生做好护校工作。上海解放后,她就致力于迅速恢复教学秩序。
21、1917年,许广平考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天津读书期间,她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在五四运动中,她与邓颖超等一起,通过平民补习班、街头和家庭讲演,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她还参与了《醒世周刊》的编辑工作,为推进五四爱国运动,宣传爱国主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21年,许广平以优异的成绩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她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加入了学生自治会,先后担任过评议、纠察、干事等职。1924年,许广平担任学生自治会总干事,领导了“驱杨运动”。学生们的抗争,赢得了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等教师的支持。当时,女师大的师生并不限于校园内的斗争,当五卅惨案的消息传来,许广平等立即组织“女师大师生沪案后援会”,以组织募捐、讲演队与其他学校共同游行等形式给予声援。
22、抗战胜利后,葛志成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他会同上海教育界进步人士发起组织了上海第一个教师群众团体——上海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当选为理事长。他于1946年1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3月他以人团联筹备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开展工作,1946年5月,当选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他团结、组织广大小学教师,参加上海“6.23”反内战大会和“争取教师职业保障”、“抢救教育危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一系列民主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1948年3月,他作为小教联的理事长,联合了上海市中等教育研究会,掀起了一场全市规模的“上海市各界抢救教育危机”的斗争。6月28日,小教联等团体又引导这场斗争朝反饥饿、反迫害的方向发展,组织了1000多名教师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对教育界的饥饿压迫政策,参加游行示威的教师们冒雨静坐街头27小时,迫使当局答应了全部条件,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后,他被列入黑名单,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1948年秋辗转抵达苏北解放区,随后进入北平。
23、柯灵幼年家道中落,小学毕业后辍学,靠自学成才。十五岁时就在绍兴《越铎日报》上发表处女作《斗门提灯会记》。后在家乡小学教书,当过小学校长。三十年代初,他经人介绍来上海编《时事周报》,不久又回绍兴编《儿童时报》。《儿童世界》是郑振铎于1922年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儿童文艺刊物。
24、粉碎“四人帮”后,他老而弥坚,又重新拿起笔写了一系列内涵深刻、气势磅礴、忧时愤世、文采飞扬的佳作。出版了《柯灵七十年文选》、《柯灵散文精编》、《柯灵诗心美文》、《柯灵散文精选》、《柯灵散文精藏卷》、《柯灵书信集》、《柯灵电影剧本选》、《柯灵电影剧本选续编》、《柯灵电影文存》、《柯灵杂文集》等著作。曾先后荣获全国散文荣誉奖、电影特殊贡献奖和高雅艺术奖。
25、抗战爆发后,柯灵冒着生命危险在“孤岛”上海坚持战斗,先后主编《文汇报》副刊《世纪风》和《万象》杂志,曾两度被日本宪兵逮捕,他面对敌人酷刑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8日,他又与唐弢创办抗战胜利后上海第一份进步刊物《周报》,站在反内战的前哨,不断揭露国民党压制民主的暴行。1945年12月30日,柯灵与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雷洁琼、赵朴初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在《周报》上发表了民进《对于时局的宣言》。柯灵当选为民进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946年8月24日,《周报》出版还不满一年,就被国民党当局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