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史我来学”知识问答】重要人物(一)

文章来源:
云南民进网
发布时间:
2025-08-07 11:45:21
【字体:

1、“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马叙伦回到上海。为避敌伪迫害,他更名邹华孙(邹为其母家姓,“华孙”为中华民族之子孙),闭门谢客,专事著述。

2、1936年6月,他受命赴山西策动阎锡山,在浦口过江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期间,他不为威胁利诱所动,坚贞不屈。“七七”事变后被营救出狱,之后他全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苏南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小组并参与太湖游击队的组织领导工作。

3、王绍鏊1911年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认为议会政治可以救中国,他在国会的竞选中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全力投入了起草宪法的工作。1913年,利用国会当上大总统的袁世凯转而图谋解散国会,王绍鏊议会政治的梦幻破灭了,他愤然南归,参加了讨袁护法斗争。题干中“始终”是错误的,应当是“曾经”。

4、1920年8月,他与胡愈之、周作人等17人发起组织“妇女问题研究会”,并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了《妇女问题研究宣言》,他是我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5、叶圣陶于1962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大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任民进中央代主席。1987年6月任民进中央名誉主席。

6、1985年,雷洁琼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作为国家领导人和著名法学家,她为两个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殚精竭虑。她多次亲赴港澳,广泛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她还参加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评选委员会的工作。1997年7月1日,雷洁琼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以91岁高龄飞抵香港出席政权交接仪式,亲历这一民族盛事。

7、赵朴初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倡导“人间佛教”,引导中国佛教走上复兴之路。他提出“黄金纽带”构想,对国际宗教友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8、1953年至1956年间,在周总理的安排下,谢冰心作为友好使者多次出国访问,包括印度、瑞士、日本、埃及等国家,代表了民主的形象、和平的形象、母亲的形象、妇女的形象。

9、1956年7月,谢冰心由雷洁琼和陈慧介绍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曾任民进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第六、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九届中央名誉主席。

10、1930年他与阎宝航主持成立辽宁省拒毒联合会。当年3月10日、6月16日、9月21日,他与阎宝航三次主持焚毁日商贩运的毒品,成为民众心中的“东北的林则徐”。

11、1925年,车向忱回到沈阳从事平民教育和抗日爱国宣传活动。他联合一些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先后组织了奉天学生平民服务团、奉天平民教育促进会、辽宁平民常识促进会、辽宁国货公司等群众团体,并任主要负责人。车向忱以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和穷干、苦干、实干的精神闻名,被誉为“东北的甘地”。

12、郑振铎,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等,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

13、徐伯昕与邹韬奋一起创办的生活书店得到了周恩来的关怀和支持,他曾说过“《生活》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国民党不肯讲的话,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话。”徐伯昕于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周恩来是他的介绍人之一。在各种艰难险阻和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他对党忠心耿耿,他说;“生活书店的工作已是党的文化工作的一部分”,“我直接接受了党的领导”。

14、以徐伯昕为总经理的生活书店第一次提出“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他和邹韬奋一起创办生活书店,历任经理、总经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生活书店第一次提出“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成为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的革命书店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爱护和支持。

15、在人民政协筹备会议期间,林汉达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他和雷洁琼参加第四小组,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周建人与许广平参加第三小组,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6、吴文藻,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当年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设有“西洋社会思想史”、“家族社会学”、“人类学”三门课,原先采用的都是英文教本,有感于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的脱节,他到任后就亲自为每一门课都编写了中文教材,大力提倡和推行社会学中国化主张。

17、从20年代初开始,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播、宣传和研究工作,他的译著有《费尔巴哈论》、《古代社会》、《狄慈根哲学著作选》,著作有《中国学术史讲话》、《中国文化史大纲》、《高中中国史教科书》、《何物自由主义》等。

18、杨东莼,原名杨人杞,又名岂匏,湖南醴陵人,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

19、1957年5月,他出席中央统战部召集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会议,对如何搞好统战工作及“反右”等问题,坦诚地陈述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右”运动期间,他与马叙伦、周建人等民进中央领导带头整风,把握方向,在党派内坚持“多批评少批判不整人”;在清理组织,处理人员问题上,持十分慎重态度,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当时尤为可贵。

20、叶至善为少年儿童写了大量优秀科普文章,编印了很多优秀的图书,他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他在主持少儿刊物及图书发行的五十多年中,为少年儿童写了大量优秀科普文章,编印了很多优秀的图书。著有散文集《花萼》(合集)、《三叶》(合集)、《花萼与三叶》、《未必佳集》(合集)、《古诗词新唱》、《我是》、《父亲的希望》,43万字的人物传记《父亲长长的一生》等。科学故事集《失踪的哥哥》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三等奖,科学家传记小说《梦魇》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第三届宋庆龄儿童文学二等奖,《竖鸡蛋和别的故事》获上海优秀科普读物一等奖、全国第三届科普作品荣誉奖。童话《稻草人》是他父亲叶圣陶的作品。

21、1916年,吴贻芳被美籍教师诺玛丽推荐,作为特别插班生在金陵女子大学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贻芳组织同学打着校旗,手持十字架,参与学生游行。其时,金陵女子大学——一个由基督教主办的教会大学,一个首届只有5名毕业生的女子大学,在学生运动的浪潮中,站在风口浪尖,轰动了南京学界。

22、吴若安(1890~1990),原名杏宝,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她是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坚定跟党走的革命知识分子。

23、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 、《亚尔培.萨伐龙》 、 《欧也妮.葛朗台》 、 《贝姨》 、 《邦斯舅舅》 、 《夏倍上校》 、 《奥诺丽纳》 、 《禁治产》 、 《于絮尔.弥罗埃》 、 《赛查.皮罗多盛衰记》 、《搅水女人》 、 《都尔的本堂神父》 、《比哀兰德》 、 《幻灭》 、 《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 、 《米开朗琪罗传》 、 《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4种: 《老实人》 、 《天真汉》 、 《如此世界》 、 《查第格》 。梅里美2种: 《嘉尔曼》 、 《高龙巴》 。莫罗阿3种:《伏尔泰传》 、 《人生五大问题》 、 《恋爱与牺牲》 。此外还译有苏卜的 《夏洛外传》 ,杜哈曼的《文明》 ,丹纳的《艺术哲学》 ,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24、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民进经过民主协商,许广平被推举为正式代表,出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期间,许广平为《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受因病缺席的马叙伦的委托,宣读了马叙伦的关于“请政府明定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

25、1949年6月,他代表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议,他与王绍鏊、郑振铎一起参加第二筹备小组,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9月他作为全国教育工作者候补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部办公厅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