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史我来学”知识问答】重要史实(一)

文章来源:
云南民进网
发布时间:
2025-07-31 15:39:31
【字体:

1、由唐弢、柯灵主编的《周报》创刊于1945年9月8日,是抗战胜利后上海众多进步杂志中创办最早的刊物。1945年10月13日,郑振铎、徐伯昕、蒋天佐、罗稷南等创办了《民主》杂志,郑振铎任主编。马叙伦是《周报》和《民主》的主要撰稿者。

2、1946年2月9日,民进通过报纸向中华职教社、救国会上海分会,民盟、民建的在沪组织等6个党派团体正式发出了在上海“发起民主同盟式的联合组织,以推动实现民主政治”的倡议。由于当时民进在上海民主运动中的表现和作用,已在事实上成为上海民主运动的中坚力量,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因此各团体和广大市民群众都希望民进能进一步发挥作用,把大家联络团结起来。

3、随着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进程的发展,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的论断也逐渐形成。第二条战线,是指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它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被称作第二条战线。

4、全面内战爆发后,国共和谈大门彻底关闭,和平的希望渺茫,反动独裁的阴霾又一次笼罩在渴望和平与安宁的中国人民的头上。曾以第三方面姿态出现的各民主党派不得不面对现实,思考今后何去何从的问题,于是“中间路线”的思想出现了。1946年底,围绕中间路线,民主力量内部发生了一场深刻的讨论。这场讨论涉及面很广,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都发表了意见,民进、民盟、民建等党派还在内部开展讨论,一些中间阶层的民主人士也参加了讨论,称作第一次中间路线的论战,我会前辈马叙伦、李平心在论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48年所谓“新的第三势力”又在美蒋扶植下,挑起了一场新的关于“中间路线”的大讨论。关于“中间路线”问题的第二次大讨论,与第一次不同,这次討論不是发生在民主力量内部,而是发生在各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御用文人和学者之间,是各民主党派以统一的姿态对所谓“新的第三势力”的政治阴谋的一次揭露。

5、1947年2月9日,民进召开了第五次会员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马叙伦、王绍鏊、许广平、周建人、陈巳生、李平心、徐伯昕、严景耀、朱绍文九人为理事,柯灵、郑振铎、蔡尚思、余之介、董秋斯为候补理事。因严景耀即将离沪,大会当即决议由柯灵替补为理事。

6、1947年初,围绕中间路线,民主力量内部发生了一场深刻的论战。争论的实质,就是中国的革命应当由谁来领导,爱国民主力量应该依附于谁。通过讨论,意见得到了基本统一,即政协路线不能成为“第三方面的中间路线”,第三方面只有赞成支持共产党的革命路线,向中共革命路线一边倒,继续与他们亲密合作才是正确的出路。

7、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后,各党派团体积极响应,中国民主促进会还单独发表《宣言》,这是民进的重要历史性文件,它首次公开庄严宣布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而奋斗。

8、1948年7月17日至31日,民进在港理事召开会议,讨论新政协施政纲要。通过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拟提出于政治协商会议之行动公约及政治纲领》这一文件全面地、具体地提出了民进的各项政治主张。

9、1949年 1日中旬,在燕大任教的严景耀、雷洁琼夫妇,受在哈尔滨马叙伦的委请,到西柏坡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有关民主党派的会议。他们同时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邀请,参观访问了华北解放区。在西柏坡,严景耀、雷洁琼夫妇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的亲切接见,毛泽东并与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作了彻夜长谈,使他们受到巨大鼓舞和教育。

10、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期间,马叙伦参加了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为该组组长。同时,马叙伦也参加了第一小组,拟定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单位及其代表名额。

11、1949年9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座谈会,听取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意见。郭沫若、沈雁冰、马叙伦、田汉等出席了座谈会。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他说:“我们的政府就要成立,而国歌根据目前情况一下子是制作不出来的,是否我们可暂时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也有的委员提出需要修改歌词。周恩来表示,就用原来的歌词,他说:“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毛泽东也同意歌词不改。与会者一致赞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以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最后,毛泽东、周恩来与马叙伦等与会者一起合唱了《义勇军进行曲》。(见于《毛泽东传》)

12、1949年9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座谈会,听取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意见。郭沫若、沈雁冰、马叙伦、田汉等出席了座谈会。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也有的委员提出需要修改歌词。周恩来表示,就用原来的歌词,他说:“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毛泽东也同意歌词不改。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10月9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马叙伦因为夜以继日地工作,身心疲惫,开国大典后在家休息。在病中他考虑到新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国庆纪念日。他觉得十月一日是个很有国际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新中国举行了开国大典,可以作为国庆日,于是他亲笔写好关于新中国国庆日的建议书并委托许广平委员向会议提出。当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即将结束时,许广平即席请求发言,得到主席的同意后,她宣读了马叙伦常委的“请政府明定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毛泽东即席请与会者讨论,最后一致通过了这个议案并决定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自一九五〇年起,即以每年的十月一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14、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

15、1956年4月,“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提出的,正确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诚恳意愿。

16、2007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有四条最基本的经验,一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二是必须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共同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而奋斗。三是必须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四是必须坚持执政党建设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党的参政能力。胡锦涛对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打牢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二是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献计出力;三是要继续搞好政治交接,进一步提高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