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文学院深入嵩明农村书屋开展公益讲座,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章来源:
云南民进网
发布时间:
2020-08-04 17:52:07
【字体:

2020 81日,开明文学院深入兴隆村胖子乡村文学书屋开展公益文化讲座,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此次活动由民进昆明市委开明文学院、嵩明县文联联合主办,开明文学院顾问,昆明市政协原副主席、昆明市文联原主席、民进昆明市委原主委汪叶菊、民进昆明市委副主委余平、开明文学院院长存文学,开明文学院副院长余雷。活动由开明文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温星主持。60余名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与文化名家们一道参与此次活动。此次公益活动增加了乡村文学图书馆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村民、儿童前来读书,发挥农村书屋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导示范、提升文化的作用,助力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云南开明文学院顾问,昆明市政协原副主席、昆明市文联原主席、民进昆明市委原主委汪叶菊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要求,其中乡风文明贯穿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保障。开明文学院文学院选择挂牌建设乡村创作基地,具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文学院将积极发挥民进教育文化界别优势,致力于文学、文化及教育等领域的培养与传承传播。汪叶菊希望农民诗人胖子(刘福祥)在社会各界扶持下办起来的胖子乡村文学图书室对农村的文化滋养能惠及更多最基层的广大青少年,让他们由此成长,由此飞扬梦想的翅膀。

(昆明市政协副原主席、昆明市文联原主席、民进昆明市委原主委 汪叶菊)

著名作家、云南开明文学院院长存文学结合自己四十余年的创作经验,从文学和人性的角度,生动地阐述了乡愁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外延;昆明学院教授余雷,结合多年教学及教育研究的心得,她剖析了当前教育体系尤其乡土教育方面的诸多问题。作为活动主持人,著名媒体人、文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温星认为: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核心的一个概念,但在当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乡土与乡村被动面临着剧烈的冲击。国人的乡愁实际上已被抽离了很大一部分,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因此受到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家和教育工作者当承担起一份启蒙与重构的使命。

活动主持人、云南开明文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温星

此次讲座内容贴近农村文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受到与会人员的欢迎,让文化爱好者们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悠久的农耕文化地位和作用,使得农村群众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使得基层群众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幸福指数得到提升。此次公益活动对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产生了积极作用。

【文化讲座内容(节选)】

 存文学 著名小说家,云南开明文学院院长、昆明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昆明市文联原副主席

 

乡愁与乡土文学

其实,在中国,除了上海这一大都市外,就是一个大乡场,包括古都北京和西安,都遗留着浓厚的农耕文化气息。从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到近现代作家鲁迅,萧红,沈从文的文学作品,都无不弥漫着草木芬芳和溪流的清亮气息。

当然,我们绝对不能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乡土文学。它的内容也包含了像上海、巴黎、伦敦这样的世界大都市,大都市依然有着自己独有的乡愁。我们在阅读法国大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的时候,都会闻到一股塞纳河的潮湿,感受一个个教堂的幽暗与神秘。

可以说,要是雨果的小说里要是缺乏了这样乡愁元素,它的作品也不会成为世界名著。

 

水泥森林与芦苇蛙鸣

今天,我们面对你们这样一群围绕着“胖子书屋”的农民朋友们,一群没有受到更多地金钱诱惑的文学阅读者和创作者们。你们带着对文学的渴求目光,带着对传统的乡村文化的发扬与传承的强烈欲望。你们生存在一个充满着喧哗与骚动的小城的周围,你们日益感受到水泥森林的排挤与包围。

可是,你们还有一条小河从村中缓缓流过,河堤上还有一尊古老的大树,树下依然有人在悠然地下棋聊天,村中依然保留着几幢歪歪斜斜的百年土墙老屋,屋顶上长满了瓦松和蒲公英,应该说,你们是幸运地,因为你们有着历史的记忆。

你们兴隆村的名字就带有浓浓的乡愁味,一个彝族、苗族、汉族共同拥有的名子,一个长满芦苇的小村子,充满着蛙鸣与鹭鸶的鸣叫,充满着和谐与温馨的生机。

 

余雷 著名学者,云南开明文学院副院长,昆明学院教授,云南新教育倡导者

 

直面教育的城乡差别  

中国的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农村教育改革首先应当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乡村的教育问题,研究乡村儿童的需要。教育者不能因为乡村儿童身处的环境局限而降低对他们的教育要求,应当运用各种方法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参与每年筛选15个贫困地区小朋友,送去大上海生活旅游7天,帮他们打开人生的视野。

我们开明文学院乡村创作基地胖子书屋,同样也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望外部世界的窗口。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世界的广阔与奥秘,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提倡“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农村的教育环境,近些年有了较大的改变,原来较为突出的缺乏校舍和师资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乡村学校不仅有了新校舍,还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特岗教师等政策也满足了师资的需要。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乡村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乡村教师不能满足于只是教授教材,还应当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能够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新教育提倡教师“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就是以此为目的的。

真正有益于乡村儿童的教育,应当是让他们能够有能力摆脱弱势的困境,能够抓住机会掌握自己的未来,能够有信心实现自己的梦想。

(文/温星 /李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