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自身建设>>学习园地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刘康宁——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40年:兼谈云南建设边疆一流大学
发布时间:2018-12-28 14:24    

当前,社会各界都在热议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现从高等教育的视角谈点体会:

一、如何认识高等教育改革成就

中国高等教育40年改革成就可谓举世瞩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观念”革新,中国高等教育从贫弱发展到强盛,离不开教育理念与世界的逐步接轨,这种革新也是因为开放、因为自省,逐渐到对“中国特色”的自信。“一流大学建设”、“内涵式发展”等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题,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

其次,是“规模”发展,40年间高等教育规模数倍增长,高校数从598所增长到近3000所;在校生数从85.6万激增到28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提高到45.7%,相当于100个适龄青年中,有近半数接受了高等教育,极大地提高了人口素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是“质量”提升,中国目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是中国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作用的必然。历史表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需要高质量和强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做提前量,反过来,也会带来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正有这样的背景意义。

二、如何在开放中深化改革

开放”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开放也是大学“和而不同”的内在文化基因。中国需要向世界开放,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云南虽然地处边疆,但因为和南亚东南亚多国相邻相近,国际开放自古有之,甚至形成了区域地缘优势。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着建设“双一流”的重任,更需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发展模式。以下是被全球公认的一流大学建设路径。

1.从”基础”看,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研比学生结构已接近和超过1:1,意味着大学已经有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基础。

2.从“声誉”看,世界一流大学已开始把重心从“社会捐赠”转向了”竞争性拨款”和“区域社会服务转化成果收入”,这凸现了世界一流大学有别于其他大学的竞争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3.从“保障”看,世界一流大学生师比普遍低于15:1,顶尖的一些大学平均已达到8:1,而中国高校还普遍存在教师不足,苦苦在18:1的合格指标徘徊。

4.从“国际”看,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国际比例平均已超过20%,学生国际比例平均已超过50%。尤其是国际学生的来源多样化有助于推进大学的全面改革。云南有着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面向西南开放,扩大国际学生规模,将有助于推进内部改革,更有利于云南高校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形成更大影响力,以及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意义。

5.从“管理”看,世界一流大学已进入了一个严管理、促质量、提声誉”的新阶段,当我们还在强调毕业率的时候,一流大学已通过严格管理控制了学生的输出质量,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毕业率(四年)仅为74%,美国一流大学的平均毕业率(六年)为88%。

6.从“改革”看,世界一流大学正着力于“小班化”教学改革,平均水平在54.6%的小班比例,以此在规模增长的同时,守住人才培养的质量生命线。

总之,改革与开放是互为一体的两个发展命题。我们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还应该回归到百年前云南高等教育初创时的开放初心。或许这与云南大学建校时的高远立意和办学宗旨:“发展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造就专门人才”异曲同工。

(作者:刘康宁,民进会员,民进云南省委常委,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高教研究院副院长(兼一流大学研究院院长),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 相关文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