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省政协在委员活动中心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支持我省八角等香辛料产业发展”主题建言献策,民进云南省委会领导,民进会员中的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领域专家共4人在会上作了现场发言。
省政协常委、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昆明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昆明市委会主委王键代表民进云南省委会发言:
深化沪滇合作 整合东西部资源优势
打造国际香辛料产业新高地
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丰富的香辛料植物,是天然香料种植基地,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云南香辛料产业发展在科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短板,要在短期内实现迭代式跨越发展,需与发达地区全方位深度合作,进行资源优势互补,点燃协同发展新引擎。
建议:一是做好统筹规划和需求对接,为全方位合作铺路架桥,找准云南产业发展在国内、国际分工中的定位,在大抓资源经济目标中将做强高原香辛料产业发展作为重点项目之一,围绕发展需求在引企入驻总体规划中通盘考虑,提早布局;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领域深度合作,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提升云南香辛料品质知名度和成果转化效率,赋能香辛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通过两个市场,打响云南香辛料产业“大品牌”,借助上海大市场,打通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打响云南香辛料品牌。
省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会委员、楚雄州科协主席延波发言:
科技赋能让“云香”香飘世界
“世界的香辛料看中国,中国的香辛料看云南”,香辛料作为药食同源的细分产业,是云南省的特色资源。发展云南的香料产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头连着云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连着全省乡村振兴大局的重要产业。但是在香料产业发展过程中,我省香料产业面临种植技术不规范,品牌打造薄弱,种植加工经营体小、散、乱,种植模式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
建议:一是强化科学规划布局,加快种植基地建设,遵循“压缩品种、扩大面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县而宜,强化规划布局,结合产业方向和市场需求,建设一批“一村一特、一乡一品”的香料材种植示范带或示范园;二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运用好研究成果,引导种植户种植更适合怒江气候的草果,从而实现品种统一,解决香气品质不稳定、抗病虫害能力弱等产业瓶颈问题;三是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和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加快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智库专家、省生态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民进云南省委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杨红军发言:
对文山八角等香辛料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山州八角种植历史悠久,始种于1279年,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号称苗族的摇钱树。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八角产业已有一定种植规模,且主要集中在脱贫地区种植,是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依托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议: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栽培技术,拓展销售市场,加强产业联动,合理规划资源,注重品牌建设,加大科研力度。
云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民进云南省委会委员、农业农村与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赵玉清发言:
加强机制技术人才支撑 助推我省香辛料从“小特产”升级为致富“大产业”
我省香辛料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香辛料的产业化目前主要还仅仅集中在种植端,加工和销售端的产业化还处于正在起步、逐渐形成的阶段;经营组织分散、市场主体不强;产业链短,产品附件值未得到充分挖掘;科技支撑弱,农户缺乏具体的科学种植指导,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不强。
建议:一是建立政企研协同的产业联合专家组护航机制,保障香辛料产业稳定、高质量发展;二是设立科技专项,加大香辛料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科技攻关力度,保障香辛料产业提质增效、跨越式发展;三是以提升效率效益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培育香辛料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四是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为农户提供手把手专业指导。
(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