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统计局
2004年3月日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在工业、投资和消费的强劲拉动下,全省国民经济在上年巩固恢复增长的基础上取得了多年来难得的既好又快的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发展处在10多年来最好的时期。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出预期调控目标以外都顺利完成。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4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完成2959.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增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4.33亿元,增长5.6%,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314.19亿元,增长15.0%,对GDP增长的贡献为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96亿元,增长10.7%,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9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0.4∶43.4∶36.2调整为20.4∶44.4∶35.2。人均GDP为6733元,提前一年完成人均800美元的阶段性目标,比上年增长10.5%。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活力增强。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102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全省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28.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2498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资金和土地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能源、交通的瓶颈制约还未得到有效缓解,市场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低收入居民生活仍比较困难。
二、农 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09.5万吨,比上年增长2.6%,保持了连续11年增产的良好势头。人均占有粮食
342
公斤
,比上年增长1.2%。油料产量33万吨,增长12.5%;烤烟产量69.2万吨,增长8.7%;蔬菜产量885产量万吨,增长5.5%;水果产量115.5万吨,增长19.7%;茶叶产量9.5万吨,增长10.7%;鲜切花产量33.6亿枝,增长28.0%。
林业生产与造林绿化稳步发展。全年造林面积259.26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2199.58千公顷,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43.76千公顷;橡胶产量21.9万吨,比上年下降1.9%。
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丰收。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77.8万吨,比上年增长9.5%;牛奶产量26.1万吨,比上年增长20.2%;水产品产量22.1万吨,比上年增长7.9%。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69.
4
千公顷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58千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608.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农用大中型拖拉9.15万台,比上年增长5.9%,农用运输车4.55万辆,比上年增长16.2%;农村用电量40.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省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工业强省战略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5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881.19亿元,增长16.6%。从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重工业增加值382.59亿元,增长26.4%。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69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3.38亿元,增长27.5%;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6.68亿元,增长17.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66.3亿元,增长30.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5.97亿元,增长24.8%;其他企业完成增加值14.57亿元,增长13.5%。
主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原煤产量5316.61万吨,比上年增长29.6%;发电量543.78亿千瓦小时,增长14.9%;粗钢产量349.31万吨,增长18.4;钢材产量350.55万吨,增长22.6%;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29.42万吨,增长13.3%;水泥产量2296.56万吨,增长12.0%。分行业看,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8%,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长27.5%,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37.2%和22.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0%。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省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18.66,比上年提高34.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557.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实现利润189.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1.69亿元,增长67.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4.19亿元,比上年下降2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6.37亿元,下降28.6%。亏损面38.5%,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省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1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实现税金1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6093元/人;施工房屋面积4095.
6
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16.2%;竣工面积2330.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取得实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跨越1300亿元新台阶。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加快发展的时期。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更新改造投资180亿元,增长22.6%;房地产开发投资158亿元,增长37.0%;其他投资345亿元,增长31.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新成就。2004年全省“双百”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588.3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资金到位509.17亿元,资金到位率87.6%。有12项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年内竣工投产目标。其中:曲靖电厂二期、宣威电厂六期扩建工程、文山马鹿塘电站、昭通高桥电站顺利实现竣工投产,全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9万千瓦;鸡街至石屏高速公路试通车,全省新增高速公路
98.38
公里
;昆明客站改造工程竣工投产,正式交付使用。
全省房地产市场供求两旺,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全省房屋施工面积1828.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9%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538.11万平方米,增长17.6%;商品房屋销售额106.41亿元,增长22.5%。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4.87亿元, 比上年增长13.1%。按销售地区分,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2.05亿元,增长13.4%;全省农村(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2.82亿元,增长12.8%。按经济成份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117.07亿元,比上年下降13.1%;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63.68亿元,增长0.5%;个体私营经济534.11亿元,增长23.7%;其他经济170亿元,增长11.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707.52亿元,增长11.3%;餐饮业149.91亿元,增长20.3%;其他行业27.44亿元,增长22.5%。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58.7%,通信器材类增长1.82倍,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37.7%,书报杂志类增长41.7%。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0%,涨幅创1997年以来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总水平上涨14.8%,居住类价格上涨7.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7%;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8.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9.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8.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6.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进出口总额3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出口完成22.4亿美元,增长33.6%;进口完成15.1亿美元,增长52.1%。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4%;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3.95亿美元,增长71.2%;边境贸易进出口5.24亿美元,增长25.0%。全年对亚洲出口18.04亿美元,增长33.2%;对欧盟出口2.3亿美元,增长33.6%;对东盟出口9.62亿美元,增长24.7%;对非洲出口0.21亿美元,下降12.7%。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7个,合同外资3.1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8%。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合同85份,合同金额3.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完成营业额3.36亿美元,增长37.8%。2004年第十二届昆交会外经贸业务成交总金额20.66亿美元,国内经协协议总金额达300.7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为2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628.8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5%。其中,铁路260.51亿吨公里,增长10.5%;公路365.08亿吨公里,增长2.1%;航空1.18亿吨公里,增长31.1%;水运2.12亿吨公里,增长37.7%。旅客周转量317.8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6%。其中,铁路37.37亿人公里,增长24.3%;公路227.21亿人公里,增长17.8%;航空52.37亿人公里,增长32.2%;水运0.91亿人公里,增长3.4%。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省邮电业务总量21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17亿元,下降4.0%;电信业务总量203.70亿元,增长34.4%。全省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749.3万门,比上年增长9.5%;其中本年新增局用交换机64.7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2.8部/百人。年末全省固定电话新增用户64.2万户,达547.4万户,比上年增长13.3%;移动电话新增用户93.7万户,达到881.7万户,增长11.8%。
旅游业较快增长。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1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2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和24.2%。接待国内游客601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20.1%。全省旅游业总收入3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证券
全省财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财政总收入达6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45.56亿元,增长16.5%;营业税56.57亿元,增长25.2%。一般预算支出6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4404.36亿元,比年初增加632.59亿元,增长16.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88.81亿元,比年初增加289.3亿元,增长20.7%。信贷资金继续向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倾斜,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3398.29亿元,比年初增加449.3亿元,增长15.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88.11亿元,比年初增加76.46亿元,增长5.4%;中长期贷款余额1569.18亿元,比年初增加353.73亿元,增长29.1%。现金投放适度。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133.35亿元,现金支出9163.97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省各种保费收入74.22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53亿元,增长20.6%;寿险保费收入40.03亿元,下降10.7%;意外伤害保费收入3.54亿元,增长28.9%;健康险保费收入4.12亿元,下降1.3%。全年保险赔付额2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5.84亿元,增长39.5%;寿险赔付额6.36亿元,增长21.1%;健康险赔付额2.71亿元,下降23.6%;意外伤害险陪付额1亿元,增长75.4%。
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平稳发展。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22家,总股本50.39亿股,流通股18.15亿股;总市值367亿元,流通市值129亿元。全年新上市公司3家,共发行A股1.31亿股,募集资金8.2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有43所,招生7.5万人,比上年增长20.6%;在校学生21.63万人,比上年增长23.4%。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400所,招生9.77万人,比上年增长16.2%;在校学生27.15万人,比上年增长0.4%。普通高中429所,招生16.73万人,比上年增长20.9%;在校学生41.98万人,增长15.5%。普通初中1851所,招生63.4万人,比上年下降6.4%;在校学生193.09万人,增长0.5%。普通小学19752所,招生73.25万人,比上年增长0.2%;在校学生440.65万人,下降0.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6.1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88.85%。成人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12.32万人,增长24.3%。全年扫除文盲19.27万人。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全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75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3项,应用技术成果506项,软科学成果46项。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专利申请2132件,获专利授权1264件;签订技术合同1857项,成交金额达21.6亿元。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6亿元,增长14.5%,促进了重点科技计划和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省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7个,文化馆143个,公共图书馆149个,博物馆28个。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65%和92.07%。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0座,广播电台16座,电视台17座,有线电视用户297万户。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全省卫生机构9436个,医院594个,拥有床位数7.1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39万人,其中医生5.32万人,护师、护士3.65万人。乡镇卫生院1485个,床位数2.4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14万人。卫生防疫、专科防治机构177个,卫生技术人员5823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46个,卫生技术人员4578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8.0%。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为3.4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云南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3枚;国内比赛获金牌47枚,银牌44枚,铜牌50枚。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347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2个,环境监测人员1055人。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264个,项目总投资1.48亿元;烟尘控制区13个,环境噪声达标区26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69.75%;工业固体废物结合利用率39.84%;农村水改受益率为86.31%。
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81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26.
8
万公顷
,比上年增长0.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8.
7
万公顷
,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06.
5
万公顷
。列入国家一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3种;列入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51种。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14种,其中列入一级保护植物有22种。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居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 2004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5.6‰,死亡率为6.6‰,自然增长率为9.0‰,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41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40万人,乡村人口3175.2万人。
劳动就业规模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省就业人员23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其中农村就业人员2014万人,增加11.8万人;城镇 就业人员354万人,增加3.3万人。年末全省国有企业下岗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4484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3万人。年末全省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70.8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37.0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4元,实际增长6%;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570元,比上年增长11.7%。居民家庭恩格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比重),城镇为42.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农村为54.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52.12亿元,比年初增加285.6亿元,增长16.2%。
扶贫攻坚取得新成绩。2004年全省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多方筹集资金,净解决13.1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稳定解决了29.5万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省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91万张,全年收养327万人次。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8.36万人。城镇建设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09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络153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2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95亿元,接受社会捐赠5669万元。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5.26万人,其中职工175.88万人,离退休人员79.3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2%。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73.16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6.07万人。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02.34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比例为100%,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基本养老金比例为100%。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05年云南统计年鉴》为准;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2004年云南统计年鉴》公布的年报统计数。
2.根据国家统计局新的规定,各省市区原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改为”生产总值“,仅只是中文名称的改变。
3.生产总值、各项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