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云南省情>>全省年度统计公报
     
云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6-12-22 13:58    

云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统计局

2006 3 1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部署,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千方百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克服了雪灾冻害、高温干旱、禽流感疫情、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等造成的重重困难,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继续朝预期目标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年初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十五计划顺利完成。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5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完成347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6.18亿元,增长6.3%,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449.71亿元,增长8.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366.45亿元,增长10.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9.341.639.1调整为18.941.739.4。人均GDP7833元,跃上人均900美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8.1%2005年非公有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活力增强,创造增加值121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十五期间GDP年平均增长9.1%,比九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速快0.4个百分点。

 

全省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29.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4315/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能源、交通的瓶颈制约还未得到根本缓解,农资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就业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

 

二、农业

 

抗灾夺丰收成效显著,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14.93万吨 ,比上年增长0.4%,保持了连续12年增产的良好势头。油料产量36.22万吨,增长8.4%;烤烟产量77.2万吨,增长11.5%;蔬菜产量970.9万吨,增长9.7%;水果产量136.6万吨,增长18.3%;茶叶产量11.6万吨,增长21.9%;鲜切花产量36亿枝,增长7.1%

 

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丰收。全省肉类总产量达300.04万吨,比上年增长8.0%;牛奶产量30.9万吨,比上年增长15.1%;水产品产量23.8万吨,比上年增长8.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85. 4 千公顷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千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666.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运输车4.7万辆,比上年增长4.1%;农村用电量4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和大企业销售收入倍增行动,努力克服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全省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00.0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18.07亿元,增长8.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5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5.8%;重工业增加值483.16亿元,增长11.7%

 

主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原煤产量6462.14万吨,比上年增长21.5%;发电量624.2亿千瓦小时,增长14.8%;粗钢产量513.41万吨,增长47.0%;钢材产量486.93万吨,增长38.9%;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47.44万吨,增长13.9%;水泥产量2832.62万吨,增长22.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2.25,与上年持平。全年实现利税6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现利润223.18亿元,比上年增长6.0%。从主要优势工业行业来看,烟草制品业实现利税4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税46.93亿元,增长16.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税35.88亿元,增长32.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税36.26亿元,增长63.1%。全省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6.35%,比上年上升0.4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7.6亿元,比上年上升29.0%

 

全省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05年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省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0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企业实现利润9.0亿元,增长13.5%;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4060/人,提高5.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66. 08 万平方米 ,增长4.0%;竣工面积2325.45万平方米,下降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74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农业投资25.66亿元,增长36.9%;水利投资24.30亿元,增长5.6%;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尤其是电力工业投资322.6亿元,增长72.8%;公路建设投资293.76亿元,增长60.9%,高速公路新增 131 公里 ;全省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858个,完成投资914.76亿元,分别增长14.7%51.4%,重大项目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2.5%,实施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呈现出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5年全省居民住房消费升级加快,商品房市场活跃。全省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233.8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全省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717.95万平方米,增长48.6%;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694.83万平方米,增长29.1%;商品房屋销售额143.06亿元,增长34.4%。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3.4%,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柱产业。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热点多元化,消费品市场渐趋活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64.54亿元,增长13.1%;农村(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9.86亿元,增长12.9%。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繁荣市场的活跃力量。200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46.7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1.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0.2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3.8%,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0.3%;金银珠宝类增长35.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4.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0.0%

 

市场物价温和上扬,涨幅稳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低于上年涨幅4.6个百分点,通胀压力明显减弱。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1%;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6.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5.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进出口总额4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出口完成26.42亿美元,增长18.0%;进口完成20.97亿美元,增长39.4%。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33.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5%;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7.17亿美元,增长85.1%;边境贸易进出口6.55亿美元,增长24.9%。全年对亚洲出口20.9亿美元,增长15.9%;对欧盟出口2.93亿美元,增长27.6%;对东盟出口10.91亿美元,增长13.4%;对非洲出口0.39亿美元,增长81.5%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53个,合同外资4.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4%,实际利用外资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合同132份,合同金额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0%;完成营业额3.9亿美元,增长15.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为242.41亿元,比上年增长8.9%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656.4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5%。其中,铁路270.37亿吨公里,增长4.0%;公路381.96亿吨公里,增长4.6%;航空1.23亿吨公里,增长4.2%;水运2.93亿吨公里,增长38.2%。旅客周转量331.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4%。其中,铁路41.04亿人公里,增长10.0%;公路233.12亿人公里,增长2.6%;航空56.39亿人公里,增长7.7%;水运1.05亿人公里,增长7.7%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省邮电业务总量27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56亿元,增长4.6%;电信业务总量263.6亿元,增长31.3%。全省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417.9万门,比上年增长1.0%;其中本年新增局用交换机4.16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3.6/百人。年末全省固定电话新增用户50.3万户,达597.7万户,比上年增长9.2%;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66.5万户,达到898.8万户,增长22.7%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游客347.5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6%25.0%。接待国内旅游者6860.7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6.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15.6%。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证券

 

全省财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66亿元,比上年增加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5140.5亿元,比年初增加682.77亿元,增长1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30.28亿元,比年初增加378.16亿元,增长18.4%。信贷资金继续向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倾斜,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3987.58亿元,比年初增加668.5亿元,增长19.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07.49亿元,比年初增加205.87亿元,增长14.0%;中长期贷款余额2227.49亿元,比年初增加415亿元,增长22.7%。现金投放适度。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287.27亿元,现金支出10342.45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省各种保费收入81.0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04亿元,增长9.6%;寿险保费收入42.33亿元,增长6.3%;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49亿元,增长27.1%;健康险保费收入5.17亿元,增长18.8%。全年保险赔付额24.01亿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4.7亿元,增长4.0%;寿险赔付额4.85亿元,下降23.3%;健康险赔付额2.94亿元,增长8.1%;意外伤害险陪付额1.52亿元,增长50.1%

 

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平稳发展。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22家,总股份57.23亿股,流通股21.65亿股;总市值320.44亿元,流通市值118.8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有44所,招生8.45万人,比上年增长12.6%;在校学生25.47万人,比上年增长17.7%。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386所,招生11.36万人,比上年增长16.4%;在校学生29.49万人,比上年增长8.6%。普通高中443所,招生19万人,比上年增长13.6%;在校学生48.31万人,增长15.1%。普通初中1814 所,招生63.31万人,比上年下降0.1%;在校学生19.58万人,下降1.3%。普通小学18747所,招生73.34万人,比上年增长0.1%;在校学生441.23万人,增长0.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6.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2.2%。成人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13.11万人,增长6.4%。全年扫除文盲14.35万人。全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1年。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全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66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4项,应用技术成果581项,软科学成果52项。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专利申请2556件,获专利授权1381件;签订技术合同1853项,成交金额达15.92亿元。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13亿元,增长13.0%,促进了重点科技计划和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省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6个,文化馆149个,公共图书馆149个,博物馆31个。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1.0%92.5%。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1座,广播电台15座,电视台17座,有线电视用户320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省卫生机构10110个;医院648个,拥有床位数7.4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52万人,其中医生2.62万人,护士2.63万人;乡镇卫生院1483个,床位数2.4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13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53个,卫生技术人员6040人;专科防治机构32个,卫生技术人员56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48个,卫生技术人员4718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7.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52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云南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枚;国内比赛获金牌33.5枚,银牌30枚,铜牌31.5枚。

 

十一、资源与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364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8个,环境监测人员1089人。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518个,项目总投资1.53亿元;烟尘控制区18个,环境噪声达标区26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4.7%;工业固体废物结合利用率40.1%;农村改水受益率为88.0%

 

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316.5万亩,飞播造林71.1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3281.8万亩,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276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9.5%,比2000年提高5.2个百分点。

 

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98个,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54.9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9.58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5. 01 万公顷 。列入国家一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3种;列入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56种。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44种,其中列入一级保护植物有38种。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 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4.72‰,死亡率为6.75‰,自然增长率为7.97‰,比上年下降1.03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45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2.9万人,乡村人口3137.5万人。

 

劳动就业规模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省就业人员24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6万人。其中农村就业人员2052万人,增加21.9万人;城镇就业人员398万人,增加26.7万人。年末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0.7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41万人。年末全省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2.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65.9元,比上年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96.9元,比上年增长2.3%。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16980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1.79元,实际增长6.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9元,比上年增长13.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系数为4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系数为54.5%

 

扶贫攻坚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省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多方筹集资金,认真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48.4万人,比上年净减少13.9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84-94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89.4万人,比上年净减少26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省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03万张,全年收养1.07万人次。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2.3万人。城镇建设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24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络136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5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7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547万元。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8.69万人,其中职工176.79万人,离退休人员81.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6.0%。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89.2万人,救助失业人员32.6万人。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20.7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比例为100%,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基本养老金比例为100%。全省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37.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602.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5.8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1.4%,比上年减少6.6个百分点。全省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69.7万人,比上年增加4.9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2.6万人,比上年增加0.05万人。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06年云南统计年鉴》为准;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2005年云南统计年鉴》公布的年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项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九五十五期间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速度根据经济普查的修订数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5、公报中涉及物价、城乡居民收支、农产品产量的相关指标由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提供。

 

附表1

云南省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指数为100

          

200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4

其中:城市

101.7

      农村

101.0

其中:食品

100.8

      #粮食

103.6

 烟酒及用品

103.7

 衣着

98.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4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2

 交通和通讯

98.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3

 居住

105.9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0.1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

105.9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04.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106.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04.6

附表2

云南省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5

比上年增长

%

主要农产品

 

 

 

粮食

万吨

1514.93

0.4

油料

万吨

36.22

8.4

甘蔗

万吨

1415.5

-16.2

烤烟

万吨

77.2

11.5

蔬菜

万吨

970.9

9.7

鲜切花

万枝

36.0

7.1

水果

万吨

136.6

18.3

茶叶

万吨

11.6

21.9

橡胶

万吨

24.0

9.7

肉类总产量

万吨

300.04

8.0

牛奶

万吨

30.9

15.1

水产品产量

万吨

23.8

8.2

主要工业产品

 

 

 

精制茶叶

万吨

6.04

59.4

万吨

1.44

1.3

亿米

0.14

-34.4

万吨

153.57

-21.1

卷烟

万箱

631.47

1.6

原煤

万吨

6462.14

21.5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624.2

14.8

粗钢

万吨

513.41

47.0

钢材

万吨

486.93

38.9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147.44

13.9

水泥

万吨

2832.62

22.5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270.15

-13.8

人造板

万立方米

77.69

22.9

硫酸

万吨

604.08

32.2

烧碱

万吨

5.23

9.0

化肥(折纯量)

万吨

265.84

1.2

化学农药

1109.0

154.3

变压器

万千伏安

885.97

8.1

发电设备

万千瓦

65.48

9.4

汽车

万辆

6.29

22.7

 

 

 

 
    >> 相关文章
  云南民进三名会员四项成果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表彰
  云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81家媒体聚焦云南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喜迎升本,再创辉煌——云南工商学院升本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云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