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民进云南省委会成立40周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用真挚优美的文字展现40年来云南民进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展示新时代云南民进参政履职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广大会员良好精神风貌,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广大会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省委会开展了庆祝民进云南省委会成立40周年征文活动。“云南民进订阅号”同步推出庆祝省委会成立40周年征文专栏,陆续刊载优秀征文,以飨读者。
知华、友华、爱华
——民进会员何新元教授培养外籍学生二三事
第一次听何新元老师说起走进非洲走进马里,是2023年一个有雨的冬日,在民进云南省委会机关见面时提及。随后在民进云南省九届三次全会上,与何老师有了深入交谈。从开始对非洲对马里的好奇,到被何老师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倾心奉献所感动,这就是我身边的先进,这就是民进会员立足本职作出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贡献的优秀代表之一。当记之。
—— 题记
2023年12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全球中文大会上,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兼国际学院院长,民进云南省委会委员,民进西林大学支部主任何新元教授,遇到了来自非洲马里巴马科的两位老朋友——法亚拉西索科先生和沃洛根姆·贝尔科先生。两位先生分别代表马里巴马科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和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课堂,前来中国参加首届全球中文大会,而何新元曾经是这两所中国海外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广和传播机构的中方院长。老朋友相见,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一起在非洲创业和奋斗的情景,如电影般闪回,历历在目。
临危受命 走进马里
为加强西非国土面积第二大国家——马里共和国孔子课堂的建设和更好发挥作用,2016年10月,受祖国的派遣,在经过国家选拔考试和培训之后,何新元肩负重任,怀揣满腔的热血及以对直接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憧憬,登上了上海飞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航班,前往西非国家马里,一个未知的国度,并将筹建马里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
经过2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飞机终于达到目的地--马里首都巴马科。出发之前,何老师虽然从各种渠道了解马里的基本情况,但走出机场看到的一切,飞扬的尘土,布满垃圾的街道,破败简陋的房子,衣衫褴褛的路人......还是给他带来了视觉和心理的强大冲击。
(何新元在2018年马里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中国春节联欢会上致辞)
工作和生活的诸多超预期,使何老师真切感到了面临的困难。本来,他完全可以不接受这一重任,不来“受苦”的。因为就在2015年4月,他刚刚遭遇了人生的一个重大变故:同样是大学教师的爱人不幸突发心脏病去世。那一段时间,他似乎失去了对工作和生活的信心。但这个打击没有把他击垮,他的心中依然恪守着对教育事业的承诺和执着。彼时,西南林业大学亟需一名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懂外语懂管理的人去马里担任孔子课堂的中方院长,并负责申报和筹建马里第一所孔子学院,学校就此找他谈话,他毫不犹豫,毅然接受了这份光荣的任务与使命,充分彰显了作为一名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
攻坚克难 荣膺先进
马里地处西非内陆,受气候条件(干旱、洪水等)影响较大,经济稳定性较弱。比起贫困率高,更令人担忧的是战乱、暴恐、种族冲突一直困扰着这个国家。孔子课堂所在地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蚊虫肆虐,夏天温度高达40多度,住处离萨赫勒五国反恐中心仅100多米,时常面临恐袭的风险。忆及往事,何老师笑谈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自己还有保镖,有一段时期还是两个,一个白班一个夜班;没想到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竟然没有洗过一次热水澡。
初到马里,何新元发挥精通英语、法语的优势(马里官方语言为法语),首先开展调研,四处奔波,广泛接触了中国驻马里使馆、在马中资机构和马里各级教育机构和各方人士,积极建立全面的沟通合作机制。其次是多方协调,在孔子学院总部(现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驻马里使馆、在马中资企业、华人华侨的帮助下,筹集资金,努力改造改善孔子课堂教学设施。由于人手和条件有限,他自己不仅当院长,当老师,又要当保安、清洁工、油漆工、司机、电工、厨师、翻译,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得亲力亲为。
(何新元在孔子课堂开设中国文化讲座)
很快,随着各项宣传的开展及中国文化活动的举办,前来孔子课堂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是顶着烈日步行十多公里来学习。通过认识中国人,接触中国老师,他们对中国语言和文化从一无所知到慢慢熟悉到对中国充满了憧憬和热爱。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也不断感动和激励着何新元。有一次晚上停电,40多名学生用他们微弱的手机电筒光照着,坚持学习了两个多小时才离开,整个场面令人震撼和感动。何老师一直有一个愿望,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这一刻的“双向奔赴”,让他开始直接感受到了愿望的实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12月,仅仅一年多,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就获评当年度全球5所先进孔子课堂之一,也是非洲唯一的一家。
教书育人 天涯若邻
传道授业解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功能与教师角色的经典概括。教书育人就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述。多年来,何老师无论在教学岗位,还是在管理岗位上,都践行着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
来到非洲来到马里,教书还存在,育人还需要吗?何老师的实践给出了肯定答案——需要。只是这一次的对象,是外国人是非洲学生。何老师的“育人”,首先是身体力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很多学生因为来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亲切教导和关心鼓励,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也从此树立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态度,埋下了知华友华爱华的种子。
(何新元与取得结业证的学生合影)
在何新元的众多学生中,阿格拉斯,是一个来自马里北方战乱地区加奥的学生,家境不好。刚来到孔子课堂学习时,抱着怀疑和试试看的态度。何老师和同事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中国的思想和文化,深深打动了他,他表示一定认真学习。一年的学习结束之后,他熟练掌握了汉语口语,何老师给他推荐了马里中国公司的工作,薪水是当地平均工资的5倍以上,他对中国充满了感激之情。赛杜·邓贝雷,他是孔子课堂的马方雇员,以前学习的是俄语,但因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爱,他改学了汉语,并在云南师范大学取得了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学位,从孔子学堂的学生成为成为在马里教授汉语的一名年轻教师,现在已经在攻读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博士。奥马罗·萨纳戈是一名来自马里锡加锁省农村的学生,自从参加了孔子课堂的汉语学习之后,完全变了个人,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会泡在课堂的小图书馆和何新元一起学习汉语,倾听中国的故事。结业的时候,何老师介绍他到中国驻马里使馆做了一名职员,成为一名中马友谊桥梁的使者。
勇于担当 开拓创新
在马里,何老师与学校雇员闲聊中听到有关对中国武术的提问,走在街头也不时能发现有人“呼呼哈嗨”在练武,这引起了他的关切,有没有可能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同时把武术蕴含的和合文化通过习武发扬光大,再把中文学习通过习武广为传播?何老师想到做到,一番调查,发现马里果真有众多中国武术爱好者,但他们普遍缺乏学习条件。面对热忱的目光,何老师就管起了“闲事”。他主动去与马里武术联盟商议,建立了“汉语+武术”课程体系,并自掏腰包,帮助他们从中国国内购买添置了各类武术器具和服装,两年时间里该项目受众达4000多人。中华文化和中国武术悄然深入很多马里人心中。
(邀请马里武术爱好者参加中华文化活动)
在孔子课堂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影响不断扩大的同时,何老师开启了成立孔子学院的申报工作,多次与马里高等教育部、巴马科教育厅、巴马科人文大学等部门的协商筹建事宜。2017年7月,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成功获批,2018年6月30日,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何新元担任了马里孔子学院第一任院长。
然而,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何新元还有更大的更美好的愿望。在马方院长的帮助,何老师主动与马里各方进行沟通磋商,成功申报建立了马里第一个汉语本科专业,并纳入马里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这就意味着汉语纳入了马里国民教育体系,不仅使孔子学院毕业生有了深造之路,更使马里的汉语教育及中国文化传播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何新元主持马里第一个汉语本科专业启动仪式)
非洲的三年,匆匆而过。何老师在马里孔子学院任职期间克服战乱、暴恐等不利因素,圆满履职尽责,为祖国增光,为西南林业大学、为云南民进添彩。他建优马里孔子课堂,创立马里第一所孔子学院,开设了马里第一个中文本科专业,开创“汉语+武术”“汉语+当代中国”等课程,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以通俗的语言传递给域外学子。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就是何老师一丝一刻不敢松懈,无怨无悔的付出,就是他的身影经常不辞辛劳出现在学校教室、田间地头、乡村小镇、城市街道,就是他的心中铭记着一个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2019年11月,何新元离任回国的时候,获得了马里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巴马科人文大学、马里武术联盟等机构的表彰;也获得了学生们的依依不舍,同事们的紧紧拥抱。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2019年11月,何新元从马里离任回国,任西南林业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2021年2月任院长至今。新岗位新征程,他恪守初心,继续投身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践行教书育人理念,坚持在学校教育国际化的框架下,做好培养外国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工作。何老师谙熟留学生生源国语言文化,将国际学院的定位与在孔院工作的经验相结合,在教学和管理中树立“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教学相长”的服务理念,鼓励留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利用好在华留学机会,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化,毕业回国后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
2020年2月新冠疫情发生后,何新元积极组织学院教师给留学生召开疫情防控会议,并亲自翻译疫情相关各类政策及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身处他乡的留学生感到中国政府的关心关爱和温暖。
疫情期间,何老师冒着感染的风险,多次走访留学生宿舍,深入了解每一个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帮助协调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一名埃塞俄比亚留学生滞留湖南益阳,生活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身体也出现了不适。何新元积极联系沟通益阳方面,给该学生提供了各项必要帮助,最终协助该学生顺利返校。一名孟加拉籍学生得了变应性亚败血症,没有钱住院。何老师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医院及保险公司,帮助该生顺利入院并得到及时救治。
不仅对在校留学生,何新元对现在身处世界各地的曾经的留学生同样有问必答,他在线解释各类来华留学相关政策、耐心解答各类问题,并依照来华留学生学习特点及课程计划,设计并实施多样化教学。倾心付出,才能收获无论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都说:何老师,您真好。没有一丝架子,您是我们的导师,更是我们的朋友。
(巴马科人文大学校长特里奥雷给何新元颁发杰出贡献奖状)
何新元就是这样,把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贯穿于日常的工作点滴。在专业上是学生的导师,在生活上是学生的帮手,在人生规划上是学生的引路者。从教三十年来,他曾多次获得西南林业大学教学比赛一等奖、西南林业大学优秀教师、民进中央全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和表彰,这背后包含的正是何老师默默的付出和奉献,也是他热爱教育事业的真实见证。2022年7月,何新元履新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同时继续兼任国际学院院长。他说,“肩上的责任更大,工作任务更重了,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不辜负学校的培养、民进云南省委的培养。”
(注:本文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作者:赵映东 系民进云南省委会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