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进风采>>文苑
     
她三次赴美,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 纪念吴贻芳诞辰130周年
发布时间:2023-01-31 14:00    

2023年1月26日,是民进中央原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会、南京市委会首任主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吴贻芳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今天,小与您一起重温吴贻芳先生三次赴美的故事,共同追忆缅怀先生……

吴贻芳,1893年1月26日生于湖北武昌。她是中国第一批在本土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之一,是巴伯奖学金最著名的获得者之一,是中国第一位动物学女博士,是中国第二位女大学校长,是江苏第一位女副省长。她执掌金陵女子大学长达23年,“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的说法曾经在教育界广为流传。她是参加联合国制宪大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仅有的女性,也成为了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1979年,她获得母校美国密歇根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颁发的“和平与智慧女神”奖。

吴贻芳的曾祖是翰林,祖父是举人,父亲是秀才,兄长就读于清华学堂,妹妹后来也追随她的脚步赴美留学。但吴贻芳的求学之路,却充满了坎坷。从11岁开始,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吴贻芳与姐姐两人结伴辗转于杭州、上海、苏州等地的女校。1909年,因为肩负养家重任的父亲突然身故,姐妹俩被迫中断学业。在艰难的日子里,吴贻芳仍不忘刻苦自学。辛亥革命爆发后,吴贻芳一家避居上海,灾难又不期而至,在短短的数月内,兄长、母亲、姐姐先后不幸辞世,只给吴贻芳留下了年迈的祖母和年幼的妹妹。巨大的悲痛,让吴贻芳神思恍惚,是二姨夫陈叔通的开导,仿佛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进的方向。

那些没有被命运打败的人,注定会变得更加强大。1913年,吴贻芳作为特别生进入杭州弘道女校,终于重回校园。翌年,陈叔通带领家人迁居北京,在他的介绍下,吴贻芳得以到北京师范学校及附属小学任教。

1915年秋季,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绣花巷正式开学,这是长江流域第一所女子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层次办学的女子大学,创校人和首任校长是美国人德本康夫人(Mrs. Laurence Thurston)。被调入金女大的原杭州弘道女校美籍教师玛丽(Mary A. Nourse),想到了勤奋好学的吴贻芳,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了已经随陈叔通一家迁至上海的吴贻芳,推荐她到金女大就读。陈叔通为她筹措了学习费用并解决了后顾之忧,1916年2月,吴贻芳以插班生的身份,跨入了金女大的校门。南京,为吴贻芳一生的传奇奏响了序曲,更为她备下了浓墨重彩的乐章。

来之不易的机会,吴贻芳唯有珍之惜之,并奋发图强。一个学期以后,她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得以转成正式生并升入二年级。这一年,吴贻芳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1919年,吴贻芳成为金女大的首届毕业生,与她一同坚持到毕业的仅有徐亦蓁、汤蕙菁、刘剑秋和任倬。她们5人共同成为了在中国本土获得学士学位的第一批女大学生。

1919年,金女大首届毕业生(左二:吴贻芳)

吴贻芳从金女大出发,用一生写就了传奇。而与传奇紧密相连的,是她的三次赴美经历。

1922年赴美:为金女大开辟巴伯之路

1922年,吴贻芳因为获得了美国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巴伯奖学金,第一次踏上了赴美的旅途,这是她一生命运的转折。

从金女大毕业到跨越大洋,吴贻芳用了三年时间。走出大学校门之时,吴贻芳被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聘为英文教师兼英文部主任。认真授课的同时,吴贻芳利用假期积极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暑期学校,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的心中一直没有放下深造的梦想,只是当时的中国已无法为她提供舞台,唯有出国一途,但高昂的费用让她止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21年冬,美国第一所女子大学蒙特霍利克女子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又译成:曼荷莲学院)的校长来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参观并发表演说,吴贻芳被定为翻译。流利的英语、丰富的学识、典雅的风度,都给这位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主动向吴贻芳伸出了橄榄枝,“你可愿意到美国留学?”

因为这位校长的推荐,第二年5月,正在学校教课的吴贻芳,收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来函,她被授予了巴伯奖学金(The Barbour Scholarships for Oriental Women)。巴伯奖学金,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校友巴伯(Levi Lewis Barbour)专为亚洲女性留学密歇根大学所设的奖学金。自1914年至1949年,共有125位中国女性获得巴伯奖学金,接近全部获奖者的半数,为亚洲之最。而吴贻芳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获奖者之一。

1922年8月18日,吴贻芳乘坐着威尔森总统号轮船抵达美国旧金山,而她此行的终点是底特律附近的小城安娜堡。主校区位于安娜堡的密歇根大学历史悠久,校风严谨,以“公立大学的典范”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不仅学杂费由巴伯奖学金提供,吴贻芳每月还可以享受到80美元的生活费,这在当时是非常丰厚的。她不再为经济发愁,全身心投入到研究生的学业中,很快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在留学生中的声望也日渐提高。吴贻芳先后被推举担任北美基督教学生会会长、留美中国学生会副会长等职务。

1924年,部分巴伯奖学金获得者(二排右三:吴贻芳)

1925年,巴伯先生去世时,将自己的住宅连同宅基地一起赠给了巴伯奖学金。在密歇根大学为巴伯先生举办的悼念仪式上,吴贻芳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她鼓励大家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优异的成绩回馈巴伯先生的慷慨无私。

1926年,澳大利亚总理应邀在密歇根大学发表演讲时,竟然声称:“中国不能算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邻近的亚洲国家应当就近移民到中国去,改造中国。”这番狂妄的言论,让中国留学生全都愤怒不已,而当时在场的师生多达四千余人。如何让其他的听众也能有清楚的认知?吴贻芳苦苦思索,连夜写就批驳文章。第二天文章即刊载在《密歇根日报》上,不仅让中国同学觉得十分解气,其他师生读之也纷纷表示赞许。

吴贻芳在努力做好自己,机遇已经悄然降临。1927年开始,中国收回教育主权的呼声渐高,教会大学的校长应由中国人担任成为共识。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由哪位同胞接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已经当选为金女大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徐亦蓁,提名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的本科同学吴贻芳。这一提名获得了吴贻芳的老师、金女大美籍教授黎富思(Cora Daisy Reeves)的力挺。黎富思在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后,于1917年漂洋过海来到金女大教授生物学课程,后又担任生物系主任,直至1941年退休才回国。虽然德本康夫人心目中的校长人选另有他人,校董会最终决定聘请吴贻芳。

收到金女大董事会发来的校长聘请函时,曾决心归国后从事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的吴贻芳,虽然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但即刻回信诚恳地表示:假使母校急需她回国维持,她与母校有存亡的关系,虽论文未毕,可先行回来相助一切,唯校长一席,万不敢受。校董会得到答复后,更坚信了他们的选择,当即向吴贻芳发出了校长聘书,并让其与纽约的托事部接洽,参观考察一些美国著名的女子大学,待完成博士学业后再回国就任。

吴贻芳放下毕业论文,前往纽约接洽,然后一面考察,详细了解、记录了各所女校的办学宗旨、生源情况、经费来源、课程设置等内容;一面演讲,介绍中国以及金女大的情况。考察结束,吴贻芳返回密歇根大学,埋首于论文《蚋的生活史研究(双翅目)》(A Contribution to the Biology of Simulium (Diptera))的写作中。

吴贻芳的博士论文

1928年,如期完成论文答辩后,吴贻芳踏上了归途,先于她抵达金女大的是她发的电文:论文已毕,考试及格,定期回国。7月1日,吴贻芳开始主持金女大的校务工作。11月3日,金女大陶谷校园的100号楼高朋满座,徐亦蓁以董事会主席的身份主持了校长就职典礼。吴贻芳从徐亦蓁的手中,郑重接过了德本康夫人转交的印章。她在发言中强调:金女大要使学生容易养成健全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女界领袖多作贡献。

吴贻芳(左)与徐亦蓁

获得巴伯奖学金留学美国,是吴贻芳一生的转折点。没有学历和学识的提升,就不会有被提名校长的机会,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吴贻芳。虽然吴贻芳不是第一位获得巴伯奖学金的金女大毕业生,但因为担任金女大校长的缘故,她先后推荐了张肖松、王明贞等多位教师成功牵手巴伯奖学金,不仅帮助她们实现了自身留学的梦想,更为金女大开辟了巴伯之路,让巴伯奖学金成为金女大培养师资的一个重要途径。

1945年赴美:代表中国发出和平之声

吴贻芳任金女大这所私立大学的校长之后,凭借着高超的智慧,努力平衡校董会与政府之间的不同诉求,终于在1930年顺利完成了向教育部注册备案事宜。校名根据规定被改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毕业生从此可以享受政府的助学金赴国外学习,就业的限制也显著减少。1937年,日军的炮火即将轰响到长江流域的时候,吴贻芳又以非凡的勇气,安排金女大的师生分散到上海、武昌、成都三地办学,后又全部迁到成都华西坝,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坚持完成学业,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培养人才不辍。而主动要求留校的魏特琳(Minnie Vautrin)等人,则将金女大的校园变成了国际安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自己的生命庇护了万余名妇孺免遭日军杀害。

吴贻芳将金女大的校训“厚生”进一步解释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吴贻芳以此为目标教导学生,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这个方向努力,以实现她在就职演说中“培养女界领袖”的承诺。

吴贻芳发表演讲

为了发展女子教育,为了宣传抗日救亡,吴贻芳不止一次代表中国奔走于太平洋两岸。但最重要的一次,当属吴贻芳作为无党派代表赴美国参加联合国制宪大会。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中国代表团共派出了9名正式代表参会,吴贻芳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临行前在重庆举行的欢送会上,吴贻芳受邀演讲:“在两次大战中,由于血泪的经验,我们知道精神与道德是不可忽略的,不再使武力胜于正义,我们要维护世界永久的和平”。吴贻芳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即便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各国代表分组讨论联合国宪章草案,美、英、中、苏四大国被分在第四组。轮到吴贻芳发言时,她沉着坚定地走向主席台,环顾全场以后,从容地从中国的历史文化说起,谈到近代中国遭受的侵略以及全体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决心,最后阐述了中国政府对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以及对联合国宪章的期待。当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吴贻芳不再只代表自己,也不再只代表金女大,而是代表中国发出了和平之声。

1945年,吴贻芳参加联合国制宪大会,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

6月25日,全世界瞩目的时刻到来!这一天,举行《联合国宪章》的签字仪式。因为中国是最先遭受侵略,也是最先奋起反击、捍卫和平的国家,所以中国代表团成员被特别推举为最先签字。当吴贻芳在宪章上郑重写下自己名字的时候,仿佛可以听见所有渴望和平的中国人民的欢呼。

在遭逢命运的坎坷、国家的苦难之后,吴贻芳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女性力量,一路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

1979年赴美:向全世界展现开放中国

1951年,金女大与金陵大学合并成立国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金女大的校址上,南京师范学院应运而生。追随着金女大的脚步,吴贻芳先后在公立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任领导职务,此后相继担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副省长、全国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1979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的时候,美国密歇根大学向吴贻芳发出了信函,告知她荣获“和平与智慧女神”奖,并热情地邀请她前去领奖。该奖项由密大妇女校友会创立于1972年,每年颁发一次,用于奖励为母校争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杰出校友。

吴贻芳已经是86岁高龄,对于此行犹豫不决之际,得知消息的中央领导鼓励她赴美领奖,并看望海外的金女大毕业生,以展现开放的中国。为了帮助吴贻芳顺利成行,南京师范学院一方面向中共江苏省委请示,让吴贻芳担任名誉院长;另一方面,同意吴贻芳的请求,派出外语系教师黄续汉随行。

吴贻芳(右)与黄续汉

很快,南师就收到了中共江苏省委的批复,吴贻芳被任命为名誉院长。而黄续汉也已完成了工作交接,开始为出国做准备。

1979年,南师请示让吴贻芳担任名誉院长的批复

因为以南师名誉院长的身份赴美,吴贻芳的出国手续是由省外办的工作人员前来南师为她办理的。吴贻芳的平易近人,给省外办的同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月,吴贻芳在黄续汉的陪同下从北京出发了,与1922年乘船跨越太平洋不同,这一次是坐飞机从法国巴黎中转的。27日下午,颁奖仪式在密歇根大学正式举行。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吴贻芳接过了“和平与智慧女神”奖章,这枚小巧的银质奖章由猫头鹰和橄榄枝构成,分别代表着智慧与和平。随后,吴贻芳用流利的英语致答谢词:“今天密歇根大学妇女校友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大会,授予我‘和平与智慧女神’奖,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给予我的祖国,我国人民,特别是我们中国妇女的荣誉。”在颁奖仪式的最后,吴贻芳向密大赠送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礼品,表达了希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之意。

“和平与智慧女神”奖章

5月初,吴贻芳特意前往佛罗里达,看望在美生活多年的老友徐亦蓁。那些为了金女大并肩奋斗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而两人却都已走到了迟暮之年,徐亦蓁更是疾病缠身,让吴贻芳唏嘘不已。

6月,吴贻芳带着黄续汉赶到纽约,出席金女大校友的双周年会。暌违多年,在金女大首届学生毕业60周年的纪念日里,又见到了吴校长的金女大学子激动得几乎落泪。吴贻芳亲切地与她们谈起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与感悟,鼓励她们饮水思源回馈祖国。

参加双周年会的校友,包括来自台湾金陵女中的毕业生。金陵女中,由金女大的毕业生为继承金女大的传统,于1956年创办于台湾,歌后邓丽君就曾在这所学校就读。吴贻芳专门拿出了自己的200美元,请她们带到台湾,用以支持金陵女中的办学。这一路,吴贻芳都非常节省,因为得到了金女大校友的热情招待,结余了几乎全部的食宿费用,连同归个人支配的公杂费用等在回国后全部上交。

出行归来,吴贻芳在北京得到了邓颖超、康克清等中央领导的祝贺,她们感谢吴贻芳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吴贻芳还应邀在全国妇联、民进中央、教育部的欢迎会上作了多场报告。吴贻芳还受到了在京金女大校友的热烈欢迎,她们为有这样一位学习的榜样而倍感自豪。

吴贻芳(前排左三)与金女大北京校友亲切见面

回到南京之后,南师专门举行了大型的座谈会,邀请吴贻芳为大家畅谈访美观感。吴贻芳着重介绍了美国教育发展和变化的情况。她在美期间,以名誉院长的身份访问了哥伦比亚大学等一些友好学校,促进了南师与美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不仅如此,吴贻芳还为了南师的发展,特意在美国订购了一批书籍,分别赠送给了相关系科。

此后,吴贻芳在南师的积极支持下,多次出面邀请金女大海外校友回国访问,让她们切身感受祖国的日新月异。在南师校园里,校友们围在吴校长的身边,决心要帮助吴校长实现金女大复校的心愿。

1985年,吴贻芳在南京病逝,临终前心心念念的仍是金女大的恢复事宜。1987年,金陵女子学院作为二级学院,在南京师范大学(1984年由南京师范学院改办)复建。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在吴校长精神的感召下,金女大校友积极捐款,用支持金女院兴建教学楼与贻芳园的方式,支持祖国的建设,真正践行了“厚生”校训。

吴贻芳(1893-1985)

吴贻芳的三次赴美,成为她一生中的三个重要节点,不仅为金女大开辟了巴伯之路,还代表中国发出了和平之声,更向世界展现了开放的中国!

来源: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作者王秋雯,本文略有删改。

 
    >> 相关文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国家工信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