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进风采>>文苑
     
工作生活两相悦 闲读旧书别样情——读《四十惑不惑》有感
发布时间:2014-11-03 18:02    


张惠香


       流水带走了光阴,风雨剥蚀了岁月,无情的时间将我的生命带到了40个春秋。常言到:人到四十百事忧,身心疲备为谁忙?跨过四十岁的我,带着一些迷茫与困惑,也带着一些宁静与淡定,走进了由高邑编著的《四十惑不惑》一书,虔诚地拜读了它。
       此书吸引我的并不是封面“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的玄机,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的智慧”那气定神闲而又玄奥大气的广告语,而是因为此书的名字——四十惑不惑。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说“四十不惑”,《当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到了四十岁,能明辨是非,不为是非所迷惑。”在他看来,人生寿命若能达耄耋,那四十岁该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了。四十岁的人,感怀了岁月的无情,咀嚼了事态的冷暖,少了激情,多了沉稳;少了冲动,多了冷静;少了烦恼,多了理智。四十岁的人,波澜不变,宠辱不惊,对身外事物泰然处之,应该什么都明白了。
       实事真的是这样吗?人到四十就真的没有什么可疑惑的了?可为何编者还用“四十惑不惑”作为书名呢?难道他想否定孔老夫子流传千古的哲人智慧?还是因为编者最终也搞不清楚人到四十岁到底“是惑”还是“不惑”?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四十惑不惑》一书,试图在其中找寻答案。
       《四十惑不惑》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四十而惑”阐述的观点是:四十岁的人应该有所建树,应该身居高位,至少应该知道下面的路怎样走。下篇“四十不惑”阐述的观点是:四十岁的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包万象于心,至少应该用平和的心境面对人生。全书紧紧围绕“四十惑不惑”这一核心内容,从生活中取材,对重点部分进行分析,提出四十“入世”而惑与“出世”不惑的观点。
       读完全书,掩卷而思,我才发现这部作品既没有封面广告语那般恢弘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小说故事里的那般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书中这些简单的人生感悟和世事“何可为”、“何可不为”的智慧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在那些能够触动灵魂及荡涤心灵的故事里,感受心灵鸡汤的滋补。
       在书中“花看半开,酒喝微醉”一节里,编者提出的中庸哲学观点,正如清代李模的《半字歌》里所写:“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取半舍半行善,半智半愚半圣贤。识得半字玄机在,世间到处都安然……”,它将天地人生的种种现象与关系写得绘声绘色,一览无遗,在对天地万物的悲悯之中又有着达观超然的人间情怀。基于这一半半哲学思想,深受儒家学派思想影响的林语堂老先生反对过于努力工作和过于慵懒闲适的生活态度,而提出了工作和休闲相结合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努力工作和尽情享受生活”,如若做到“能闲人之所忙,然后能忙人之所闲”的境界,那真正应了《菜根谭》中所述:“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说到竞争,在我们过去的观念领域里,它充满了明枪暗箭和尔虞我诈,其状态应该是以你死我活或者两败俱伤的竞争结局收场。然而,随着全球合作化时代的来临,我们是否应该换一种竞争方式?是否可以探索出一种双双可以获利的共赢竞争?此处答案,我在书里“共赢是竞争之巅峰”一节中找到了。它通过美国韦尔奇GE公司与法国政府控股的汤姆逊CGR电子公司之间互利互惠、利人利己、成功实现共赢的案例,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共赢,只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求生存,并且要求双方都能以诚相待,找到彼此可以合作的契合点,双赢才会有保障。换句话说,只要不再把对手看作是“敌人”,而是当做合作伙伴;只要不是互相拆台和攻击,而是胸怀宽广地接纳和拥抱对手,任何合作才可实现双赢。
       除了上面所说的“中庸”与“竞争”中闪烁着处世哲学的智慧光芒之外,书中还彰显了其他大量的人生智慧,诸如“积小流,方成江河”、“变则通,通则达”、“知足者常乐”、、“取大节,宥小过”、“有容乃大”、“拥抱你的对手”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细细品读此书,就如同慢慢品味人生。是轻歌曼舞、风花雪月?还是雄关漫道、栉风沐雨?此问再次把我带回到书中“前言”:四十岁从来都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和被误解的年龄,因为而立之年后,四十岁即将面临一个尴尬的过渡:没有野心但有谋略,没有激情却又尚存理想,已然立起但未能大起,已然将老却未见老朽之势……当四十岁的人们面对工作事业、家庭生活牢骚满腹、絮絮叨叨的时候;当他们不成功地将社会责任感与个人理想主义融为一体,以活力来燃烧即将退却的生命激情和不彻底地以自我反省来防范随时都会趁虚而入的因循保守,以热爱自由和精于享受的生活哲学来拒绝明哲保身、清心寡欲的时候,他们到底是惑,还是不惑?
       在找寻四十岁到底“是惑”还是“不惑”这个答案的人生道路上,我告诉自己:是惑不惑,不惑也惑,且行且珍惜。或许编者所提出的“四十入世而惑”与“四十出世不惑”的观点,现在已然成为我新的疑惑。这,是我读此书的感悟。或许,这也是另一种答案。

 
    >> 相关文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