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进风采>>文苑
     
滇池 西山 围海造田
发布时间:2014-04-24 09:37    


母师迪


       滇池、昆明西山闻名遐迩,滇池畔的大观楼及大观楼长联亦久负盛名。1961年大诗人郭沫若慕名登临大观楼,放眼五百里滇池,曾满怀激情地写下:“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的豪迈诗篇。滇池、西山、大观楼、大观楼长联、孙髯翁的天纵才情、郭老的雄心壮志,在诗中一气呵成,不假雕饰的语言,行云流水,平中有神;滇池边错落有致的景物,随手拈来,自成诗咏。
       滇池和西山,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神配,可赞可叹,可歌可咏,古往今来,留下了无数的传世诗文。人们喜欢登山观海,看“海天一色,长空万里”,看“白月随人相上下,青天在水与沉浮”,看“茫茫五百里,不辨云与水;飘然一叶舟,如在天空里。”乘一叶扁舟,在滇池上远眺西山,更有一种浪漫。西山似一位仰天而卧的神女,长发飘洒,顺着颀长窈窕的卧姿一字放开,柔美地摆向滇池水边。她挺拔丰腴的胸脯,线条鲜明优美,风姿秀逸,似乎还在一起一伏地,惬意地呼吸着滇池湖面上送来的温润清新的空气。秀丽的面庞、俊朗的颈项、丰盈的胸部、健美的腰腹、修长的下肢,引得诗人赞曰:“芙蓉出水天边秀,翠黛修眉云外横。”她双膝微耸,费孝通先生想象睡美人并没有睡,更没有醉,她象是数着天上的星星在等待,在期望,在企盼……滇池西山优美的景致,引得费老先生这位严谨的大学者都发诗人之幽思,浮想联翩。
       而在地质学上的研究表明,西山与滇池也的确是大地母亲的一对双生子。8000万年前,由于地壳的激烈变动,云贵地区形成南北方向的地层断裂,至300万年前,此地又急剧上升为高原。由于断裂活动,当西边岩石上升为西山时,断面即今日我们看到的峭壁。东边下沉为凹地,凹地不断积水,成为今日我们的滇池。滇池到20万年前达到鼎盛期,总面积约650平方公里,其后滇池由于自然及人为的原因盛极而衰,水面渐渐缩小,水位呈下降趋势。唐宋时期,水面有510平方公里,元朝有410平方公里,明朝有350平方公里,清朝有320平方公里,今天有298平方公里。在早期地质年代里,滇池地区一片汪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还真有大海的气势。在口口相传的老昆明口中,滇池不是湖,是“滇池海子”,或“滇海”。即便在今天的老昆明口中,滇池北部的浅水区也叫“草海”,中部和南部叫“外海”。地处断裂带边缘的西山逐渐上升,卓立滇池,其最高处的罗汉崖,海拔2600多米,高出滇池水面约620米。古今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古诗人也曾赞滇池、西山:“山借水色,水映山光,云鬟雾髻,烟鹭沙鸥,游泳沉浮,天然图画,可以扩胸襟,涤尘心。凭高远望,海阔天空,恍然羽化而登仙,洵省垣之大观也”,与孙髯翁和郭沫若一以贯之。
       历史翻到了1970年1月,鉴于当时国际形势,鉴于备战备荒的需要,没有经过周密的思考和科学的论证,头脑一发热,省市革委会号召:“向滇池要粮,向荒山要粮,移山填海,围海造田!”昆明地区数万人,前后2000多个单位,响应革委会的号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男女老少齐上阵,浩浩荡荡赴滇池,誓叫草海变良田,哪个龙王不低头?固然,“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其精神可嘉,但还缺乏一点实事求是的主客观全面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
       在教育系统,老者如专家教授,少者如昆明各中学的初一、二学生,或沿滇池安营扎寨,或早出晚归往返于滇池与市区间,正如一位青年工人的诗歌那样,“英雄的围海造田战士,胸怀朝阳斗志昂扬”。响亮的口号“围海造田”,多有气势呀!多有号召力呀!
       其时,昆明各高校均因战备疏散在省内各专州县,昆明师院(今云南师大)疏散在曲靖、陆良一带。我们外语系疏散在曲靖越州。全系师生及工宣队住在越州镇烤烟收购站的两间大仓库里,在收购站大院里搞“斗、批、改”,历时8个月。忽然听说要调我们全系回昆明“围海造田”,大家都很兴奋。不是越州不好,在越州我们过得也不错,我们参与了生产队的春播春种,参与了附近村庄的救火,帮助公安追捕了越狱的逃犯,上山打柴,参观访问曲靖的中学,为社员群众办夜校……开拓了眼界,受到了锻炼。搞运动之余,我们系很多师生,常成群结队到附近南盘江红旗水闸前的河段上游泳,真有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单年万户侯”的气概。我们班一位印尼归侨男生,在越州还意外地收获了爱情,和越州电厂一位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分配而来的厂医恋爱,后结婚。在一次老同学聚会时,已移居香港的该侨生高举酒杯朗声说:“为我们越州的友谊干杯!”众皆会心大笑,欢笑间,颇多“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情义。
       越州虽留下了我们的青春记忆,但焉能与滇池、西山相比?滇池、西山为滇中名胜,备战、备荒、为人民“围海造田”,又多么豪迈!也有些漂洋过海的侨生和华侨老师,国内来自上海、青岛、福州等沿海城市的老师调侃云南学生说,昆明有什么海?应该叫“围池造田”,充其量“围湖造田”。此乃不理解云南人的感情也!你瞧,“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不就是大海的形象,大海的气魄!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描写长江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在滇池上同样能看到。明代状元杨慎有诗句:“滇海风多不起沙,汀州新绿遍天涯:”同为明代谪人的平显也有“记得赋诗滇海上,砚池影蘸碧鸡天”的诗句,句中皆称滇池为滇海,孙髯翁、杨慎、平显原籍皆非滇人,但他们理解云南人。云南籍学生笑称:“大江、大海、大河、大湖的灵魂是一个大字,彼此彼此,滇池确有大海的历史和气魄,云南人老实、谦虚,称海为池,吃大亏了!” 大家哈哈一笑,来自海外及国内五湖四海的师生们,收拾行装,赶赴“围海造田”战场。


       从各疏散地赶往滇池畔的师院各系师生,大多住在西山省委党校礼堂,一律睡地铺。我们系年届60的老教授贾光涛,文史系58、9岁的历史系主任吴乾就教授也都睡地铺(当时对外中文系和历史系统称文史系,对内还是分为中文系和历史系)。我系的郭旭先生,在越州时摔伤了肋骨,仅休息了4、5个月,也积极地赶来参加劳动,一样的睡地铺。我们按围海造田指挥部的作息时间起居,参加劳动,过半军事化的生活,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开头一段时间的劳动,是在西山脚下取土,运到滇池边,由木船再运往海埂北面新筑的堤坝。我们系只负责把西山脚下土石运往滇池边这道工序,由大型挖机取土,装在矿山用的翻斗车里,通过小轨道运输,我们站在翻斗车后部,踩着刹车,顺山势往下滑行,有胆大不顾安全者,把车滑得飞快,有追尾的危险,但年轻人干得很痛快很过瘾,互相间也时常提醒注意速度和车距,翻斗车声隆隆,似雄壮的劳动进行曲。老教师和女生,一般干些危险性小的活。据说开初将新海埂大坝筑好之后,用数十台大型抽水机,日夜抽水,将大坝内海水抽干,然后又加高加牢大坝。后期,我们系乘上大木船,到大坝内运土填土,这大概就是加高加牢大坝和造田必须的填土工作,这个工作干了较长时间,直至撤回学校搞毕业分配。每天前往大坝上班的乘船时间,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将近半小时,我们闲着无事,可以饱览滇池及西山风光,我们说笑谈天,有的同学索性唱起了歌:“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傍晚回程,笑声歌声依然,只是多了些疲劳,看千帆归航,落霞与万人同欢,好不热闹!袁振海老师甚至利用回程时光,从船上跳进滇池游了一程。昆工的一名男生,早早地就傻等在岸边,准备迎接我班他的女友,惹得大家一阵玩笑和哄笑。半道上,陈竟湘老师捅捅我说,你看,毕先生怕掉下船去,脸上多紧张,肌肉都绷紧了,在即将靠岸的玩笑和哄笑声中,59岁的毕先生也放松了,笑了。
       据说此次“围海造田”,将滇池面积围掉20平方公里,造出了3万亩田,不但滇池面积缩小,昆明气候也发生了异常,老海埂以北,湖区不再,成为湖滨低地,3万亩田,种不出好稻,连年亏损,此为后话。在1970年8月我们师生撤出“围海造田”时,我们是想不到这个结局的。近来我登大观楼,发觉“山水唤凭栏”的景致也有改变。1961年郭老在大观楼三楼感受的山水,就水来说已大不如前,大观楼极目,左前方已不见水,只见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茫茫滇海离大观楼已有一段距离。如郭老驾鹤南来再登大观楼,依景改诗曰:“果然一大观,西山唤凭栏”,那诗味就逊色多了,山和水有时实难分开,分开就逊色。当然,如再“更上一层楼”,放眼眺望,滇池仍在大观楼身旁,仍是“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可惜大观楼只有三层。
       上世纪80年代,海埂一带退田还湖,经重新规划建设,海埂东边建成大型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每年冬季都有国家级足球队在此集训。中部沙滩为天然游泳圣地,有两条百米桥式平台直插向深水区,可供跳水、歇息。上世纪60年代初,虽然没有平台,但海水澄净澈底,一片粼粼的清流后浪推前浪,即便游泳的人不慎呛了几口水,也是甜甜的,只是要咳几下。无奈1989年后,海水污染严重到我再也不愿下水游泳了,只能憋在西部的游览区玩玩。
       但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事物总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的,发展是螺旋型上升的,不是直线的,因此,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围海造田”造出了3万亩田,没有多少粮食生产价值,但这块地,其后倒也派上了用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云南民族村、云大滇池学院等等很多单位都建盖在这块地皮上。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这些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滇池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子孙后代,越来越得到重视,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03年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滇池治理三年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建设”三大任务工作指挥部。昆明市政协主要领导担任三大任务中的生态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打造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即“三圈”,建设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目标。在“三圈”建设中,抓住滇池治理,还高原明珠光辉这个牛鼻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高原明珠滇池,又称“滇中之肺”,有极大的生态保护价值。滇池周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景观类型齐全,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古滇王墓的踪迹,是云南文化的摇篮。西岸的西山风景区、大观楼及大观楼长联、白鱼口以及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古镇等,文化和旅游、和生态,相辅相成,搞好了“三圈”,它们相得益彰,西山和滇池必将大放异彩。

 

 
    >> 相关文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