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进风采>>文苑
     
呈贡默庐:冰心曾经的家
发布时间:2013-02-22 16:20    

 

   维修竣工的“冰心默庐”2005年10月1日对外开放,“冰心默庐”为费孝通于2002年8月题写

 

冰心在“默庐”附近岩壁前的留影 

       2005年10月1日上午,呈贡县城内的三台山上一座刚维修好的小宅院前,举行了一个隆重的竣工仪式。这个小院就是抗战期间女作家冰心曾寓居过的“默庐”。这天,昆明市和呈贡县的领导、冰心当年教过的学生、冰心研究者及县上的干部、群众共计200多人来到“默庐”,缅怀这位著名作家。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生于1900年10月5日,卒于1999年2月28日,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她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的《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等名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历史的安排,冰心与呈贡结下了不解之缘。“七•七事变”后,一些高等院校和大批文化名人纷纷南迁。1938年,冰心和丈夫吴文藻教授及子女也辗转来到昆明,吴文藻在云南大学执教。为避日机轰炸,冰心一家迁到呈贡,在这里寓居了两年。 

       信封中的五张钞票 

       冰心刚到呈贡,时任呈贡县立中学和简师学校校长的昌景光即登门拜访,诚聘她到该校兼任语文及写作课教师。冰心不嫌弃这所刚成立不久(简师10年前就有,中学是1938年成立)的乡村中学条件简陋,欣然应聘,免费担起了培育农家子弟的重担。
  
       对教学,冰心倾注了很多心血。她认真备课、讲授、批改作业,讲课深入浅出,有时在上节课提出问题,要学生回去思考,下课节来回答。对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她总是热情鼓励表扬。学生毕重群按冰心“要注入自己的感情,精心选择最能说明问题又最能表达感情的事实”的要求写了一篇作文《我的母亲》,记述了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情景,抒发了对母亲的尊敬感激之情,文字也流畅。冰心在发作文本下去时,特地在本子里夹了一个信封,信封中装了五张钞票,是奖给毕重群的。她还经常从自己微薄的稿费中拿出一些钱买来笔墨、纸张、练习本,加上自己的作品,奖给学习有进步的学生。
  
       冰心初到呈贡,借住在“清华大学国情普查所”的驻地文庙内。她居室旁边住着一些在该所当练习生的青年。这些青年经常到她屋里求教、拜访,冰心总是热情欢迎,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一次她对练习生郑凯说:“好作品不是一二天可以写成的,要反复推敲,不断修改。”她对青年作者总是寄予希望,给予关怀。 

       

1990年冰心为呈贡一中(原呈贡县立中学)改题校训“任重道远”。如今它被镌刻在一中大门左上方花园中的一座小石山上。

       “任重道远”校训犹在 

       应昌景光之请,冰心为呈贡县立中学题写了“谨信宏毅”的校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冰心题写的这个校训已不留痕迹。1988年,呈一中教师段家政受学校之托,函请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的冰心女儿吴青教授转告冰心,希望她重为呈一中题写校训。时年88岁的冰心十分高兴地应允了,并于当年12月将亲笔重写的“谨信宏毅”四个大字寄给学校。1990年,冰心又通过她教过的一位学生从北京寄信,建议把呈中原校训“谨信宏毅”改为“任重道远”,并将精心书写的“任重道远”四字寄来。现在,这四个大字已被镌刻在呈贡一中大门左上方花园中一座醒目的小石山上。 

       当年题写校训的同时,冰心还接受了昌校长请她撰写呈贡中学校歌歌词的请求。站在“默庐 ”南边的凉风亭中,面对四周的自然美景,冰心心潮澎湃,歌词从胸中一涌而出,一气呵成。歌词曰:“西山苍苍滇海长,经原上面是家乡,师生济济聚一堂,切磋玄诵乐未决。谨信弘(宏)毅,校训莫忘,来日正多艰,任重道又远。努力奋发自强,为己造福,为校(人民)增光。”这首词由云大教授、时任呈贡县立中学音乐教师的林亭玉谱上了曲。它的诞生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和喜爱,传唱久远。

       “默庐是华兹华斯的诗” 

       冰心先是一人到呈贡,据说最初是借住于县城附近的一个农家,曾随房东去耍过梨园,到滇池边看过渔民捕鱼。 

       接着,她又到当时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所”驻地的文庙内暂住,陈达所长、戴世光主任等均居于此。冰心住在西面一排廊房靠南的一间小平房中,戴世光教授在她居室的门坊上写了一副对联,右联是“半间东倒西歪屋”,左联是:“一个千锤百炼人”,对冰心评价甚高。冰心在此住了一个来月,就移居到三台山之阳的华氏墓庐去了。 

       华氏墓庐是一座三间四耳一天井的小庭院,坐西向东,一楼一底。她风趣地取“墓庐”的“墓”字谐音为“默”,称这个居所为“默庐”。这时,吴文藻和他们的三个子女也从昆明迁移到“默庐”居住。 

       对“默庐”,冰心是非常满意的。1940年2月28日,她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默庐试笔》的散文。该文前半部分是写她对默庐的自然美景的印象。她写道:“呈贡山居的环境,实在比我在北平郊外的住处,还静,还美。”她深情地评述:“回溯生平郊外的住宅,无论是长居短居,恐怕是默庐最惬心意……论山之青翠,湖之涟漪,风物之醇永亲切,没有一处赶得上默庐。”“这里整个是一首华兹华斯的诗!”文章详叙了默庐周围的秀丽景色、自然风光后说:“所以我对于默庐周围的眼界,觉得爽然没有遗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家以伤感的笔触,描绘了日寇铁蹄残踏中华大地,北平惨遭蹂躏涂炭,成了“皮囊、躯壳”的情景,表示了要掮起抗日救国的“这方旗帜”,“招集一星星的尊严美丽的灵魂,杀入那美丽尊严的躯壳”的决心。  

1942年秋冰心离开云南时,为她在呈贡教过的学生李培伦题写的字幅手迹影印件 

       收藏65年的冰心墨宝 

       1940年秋,正是全国人民抗日救国最艰苦的时候,冰心在呈贡得到慈父不幸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与此同时,她又接到宋美龄的邀请,到重庆“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文化组任组长,被选为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临行前,她的学生李培伦赶来给她送行,并请老师题词留念。冰心欣然提笔为李倍伦书写了一帧条幅,为学生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墨宝。李培伦对条幅爱不释手,65个年头了,一直珍藏至今。

       条幅原文为:“一发青山愁万种,干戈尚满南东,几时才见九州同?纵然空世事,世事岂成空。胡马窥江陈祖练,有人虎帐从容。王师江镇相逢九原翁,应恨世上少豪雄。
  
       培伦同学从乌龙浦来,匆匆索书,以此为赠。 廿九年秋八月 冰心(印)”
  
       条幅中,冰心表达了自己对日寇侵略的愤怒,怒斥一些军政要员面对敌人的进攻却无动于衷,她企盼着抗战胜利,“九州同”。条幅充分表达了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她对抗日胜利的坚定信念。
  
       冰心离开呈贡了,但却一直眷恋着这里的山水、人民,时刻关心着它的发展变化。  

年轻时的冰心 

老年时的冰心 

       改革开放以后,年事已高的冰心接待呈贡客人 

       改革开放以来,冰心虽然年事已高,但心情舒畅,继续笔耕不缀,又写出了不少好作品。更为感人的是,冰心虽然体弱多病,却多次在寓所破例接待了一位位从呈贡县来的客人。 

       一次,郭鸿钧先生去登门拜访,冰心老人知道他是从呈贡来的,非常高兴,给予了热情接待。她对郭先生说:“我永远惦念着呈贡这个地方和人民,请代向大家问好!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表达了她对呈贡的怀念和对人民的祝福。 

       1993年3月6日,呈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范德喜等人带着新编撰的《呈贡县志》到北京参加全国地方志成果展,专门到中央民族学院的冰心寓所去拜访和赠志书,以表达呈贡人民对这位文坛女杰的思念和敬意。冰心老人异常激动,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在呈贡的一些趣事。当她听到来人介绍呈贡现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两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花卉、蔬菜、水果生产已成支柱产业,不少农民用上了家用电器,住进了“小洋房”时,老人频频去拭喜悦的泪水,连声说:“这就好!这就好!”她特别询问了呈贡特产宝珠梨现在的生产情况,又详细了解了呈贡的教育办学情况,特别关心女孩子是否都能全部进学堂的问题。范副县长等人一一作了回答。听后老人十分满意地说:“政府重视教育,是为人民办好事。”“教育兴,国家才能兴。”在翻阅呈贡画册时,老人说:“呈贡山明水秀,风景如画。”她建议要发展旅游事业。听到呈贡重视文化事业,已兴建了功能齐全的图书馆时,老人当即吩咐家人拿了一部她近期出版的散文集《关于女人和男人》,亲笔签名赠给呈贡图书馆。分手时,老人还一再嘱托,回去一定要向呈贡人民转达她的谢意和美好的祝愿,祝呈贡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更好。 

       老人悄然访呈贡 

       1974年9月,饱受“文化大革命”摧残、刚获自由的冰心,因事来到昆明。她不顾74岁高龄和多病弱体,提出一定要回呈贡看看。在云南省文化局的安排下,她乘坐一辆破旧的轿车,只身来到呈贡故地重访。由于当时“四人帮”正在横行,为确保安全,省文化局特事先通知当时的呈贡县革委会主任何树富,对这次来访不要声张,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由何陪同。因那天何要到昆明开会,就请当时的县革委办事组秘书组长孙家云一人陪同。
   
       这天上午9时左右,冰心一人与驾驶员来到县革委会门口,孙家云迎上去请她到办公室休息一下。由于时间有限,探访心切,冰心说:“办公室不去了,你快上车,先到‘默庐’看看”。
   
       “默庐”就在县革委旁边的半山上,当时由县武装部管理使用。事前县武装部已接何树富通知,特地把冰心住的房间用石灰刷了一下,并把楼梯下的烧柴搬开了。冰心到后,县武装部政委关天命也闻讯前来陪同。冰心走进默庐,登上楼梯。登梯时,冰心被绊了一下,孙家云赶紧上前帮扶。来到她当年的居室时,老人兴奋地说:“这就是我住的房子,这些年也没有改变。”并指着屋子的一角说:“我的床就在这里。”接着她向孙、关二人介绍:“这里是原来斗南华氏大家族看坟人住的房子,前面有华家的坟墓。”她还向孙、关询问了这里现在的情况,接着说:“坟墓有专门的人守护,这是历史,如有可能,最好能保存下去。”鉴于当时情况,关天命回答:“在我当武装部政委时我会尽力保护的。至于以后,就不好说了。”此话一出,三人都沉默了。
   
       接着,孙家云又陪着冰心来到县城内的文庙。它是抗战时“清华大学国情普查所”的驻地,陈达、戴世光等教授都曾住在这里,冰心也在这里借住过。冰心在庙内看了牌坊、祭坛、大成殿、月牙池和她住过的小平房。看到这里因无人管理,杂草丛生,石刻被损坏,石碑被推倒,三间大成门已不复存在(系1958年修水利时堆放炸药爆炸所致)。老人痛心地说:“这些是呈贡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被损毁实在可惜,以后有条件还是应恢复才好。”
   
       离开文庙,他们又来到县城南边的古城村魁阁前。魁阁是一座三层的宝塔式古建筑,四周是一片种植着莲藕的秧田。当年费孝通、张之毅等教授创办的“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就驻此办公。而冰心爱人吴文藻就是该系的系主任,也是费孝通在燕京大学读社会学时的老师,所以冰心夫妇和其他教授学者常在此聚会。这天冰心来到时,不巧魁阁门上挂着锁,无法进入,他们只好围着塔基转了一圈,看到魁阁原貌未变,只是有些破旧了。触景生情,冰心深情地回忆道:“这里环境优美,七八月荷花盛开,在这里小叙、工作,人就在画中了!”
   
       最后,他们又乘车去到离县城十多公里的海晏村石龙寺。它坐落在滇池东岸的海边小山上,依山傍水,寺依山势,有上、中、下三殿,登上后殿的望海亭,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抗战期间,我省著名的昆华女中就疏散在这里。由于风景迷人,冰心和友人们常来这里打球、游泳。这天冰心下车来到寺门前,回首一望,滇池碧波荡漾,白帆点点,隔湖的西山龙门清晰可见。冰心不甚感慨:“这里的风光太美啦!当年我们都常来此消闲度假。”走进寺内,看到后殿及望海亭已被焚毁,寺内花木无存,她心疼地说:“太可惜了!前人几百年都保存下来,却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里。”
   
       回程路上,因道路不平,车子太旧,排气管也不知什么时候被颠掉了。回到呈贡县城,已近中午12点了,孙家云请冰心去吃午饭,老人说:“我已和你们何主任讲好了,饭回昆明吃,不再麻烦了。”她握着孙家云的手说:“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我会再来的。” 

(陈华 文/图)      

 
    >> 相关文章
  冰心:默庐试笔
  汪叶菊陪同冰心女儿重返呈贡冰心故居默庐参观
  高友东副秘书长到民进昆明市委调研
  [图片报道] 民进云南省委、民进昆明市委举办宣传工作交流学习活动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