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进风采>>会员风采
     
支教者存少辉的赤子心
发布时间:2020-05-09 16:49    

存少辉,男,哈尼族,云南普洱人,1977年12月生,大学学历,教育硕士,1999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2013年5月加入民进。存少辉曾于2016年4月荣获“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高中语文教学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5月受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选派到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州民族中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2019年9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不久前《今日民族》杂志专访了他,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近民进会员、支教者存少辉……

 

存少辉

11月的香格里拉,天空湛蓝。太阳高挂,却依然抵挡不住寒冷的空气。《今日民族》跟随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云师大附中)派出的专家、名师团队走进迪庆州民族中学(以下简称迪庆民中)。此行,大家一起走进迪庆民中,一窥“教育扶贫”工作者们的风采。

来到迪庆民中,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我们的,是已经在迪庆民中支教半年的云师大附中语文老师存少辉。2019年9月底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存少辉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5月,为帮助迪庆州、怒江州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云南省委组织部从省直教育、卫健、农业农村部门和昆明市、玉溪市精准选派了10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工作队,派往迪庆州、怒江州开展为期两年的教育教学、医疗保健、产业发展建设工作。此举是为了补足两州人才不足的短板,增强两州可持续发展能力。

 

存少辉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得知自己代表云师大附中被选派到迪庆民中支教时,刚刚举行完婚礼没多久的存少辉既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能够去到少数民族地区,发挥自己所长,为那里的教育事业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担心的是自己这一走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要压在妻子身上。“其实领导刚开始找我谈话的时候,我犹豫了。我们夫妻俩都是教育工作者,妻子是云大附中的一名老师,平常教学任务比较重,工作也特别忙。家里老人也需要照顾,我在的时候还能够和她分担一下。”嗓子略带沙哑的存少辉说。

妻子知道他的担忧后,宽慰存少辉说,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风,不同地方的生源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一个长期待在省城中学的老师来说,能够下沉到基层,深入了解基层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很宝贵的经历。妻子的支持让存少辉打消了顾虑。

以前,存少辉只是以游客的身份到过迪庆,现在他需要在这里生活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刚来的时候是夏天,气候条件比较好,存少辉身体上没出现不良反应。但随着季节慢慢入冬,气候慢慢变冷,他的身体对环境的反应越来越明显。因为缺氧,他常常失眠。迪庆民中的校领导得知支教老师高反不适后,及时给他们配备了氧气瓶和高反药品,老师们的高反症状逐渐得到缓解。

对于这次支教工作,迪庆民中非常重视。刚开始,学校在高三年级给存少辉安排了教学班。随着慢慢沉入到日常教学中,存少辉发现了新的问题。作为支援者,他希望自己发挥的作用辐射面能更广,受益群体能更大。存少辉认为如果自己仅是服务于一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当这个班级毕业后,对于迪庆民中来说一切又回归于零,这并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于是,在随后的工作座谈会上,存少辉向迪庆民中校领导提出建议,想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对学校教师的培训上。迪庆民中采纳了这一建议,给存少辉重新调整了工作任务。存少辉通过尝试“一师多徒”“手把手、面对面培训”、开展高考备考及初升高衔接讲座等工作方法,逐步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对老师的培训上,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育扶贫队”。

 

存少辉和四位“徒弟”

位于四楼的语文教研室,一群姑娘围坐炉前,讨论着今天的教学心得。人群中四位分别是来自傈僳族、白族、藏族的姑娘李树花、芶紫燏、桑吉卓玛、仁青拉木,她们便是迪庆民中安排给存少辉的“徒弟”。四位年轻人都是刚刚走到教学岗位上的“新人”。初为人师,也为徒弟,聊起她们的师父,姑娘们的话开始多了起来。

“有的时候,我们会选择一个安静的书吧开展我们的教研。大家像朋友一样,一边喝着茶,一边讨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前段时间,上映《少年的你》的时候,师父还带我们去看了电影。在教学之外,我们也讨论了校园暴力等现实问题。以前的教研活动,讨论内容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上。现在存老师把它变活了!我们也不再只关注教学技巧和学生成绩,还会关注校园安全、学生的成长发展等问题。这种形式也让我们几个新老师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成长。很感谢存老师给了我们另类的教研活动。”李树花说道。

别看李树花说得轻松,涉及到教学工作,存少辉对徒弟们的要求非常严厉。在云师大附中,每次有新进老师时,存少辉都会参与新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考核。为更全面了解新老师的情况,他都会跟听新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察他们上课时的表现。存少辉把这一习惯也带到了迪庆民中。迪庆民中分为南北两个校区,高三年级在北校区,高一、高二年级在南校区。每次在北校区完成高三年级的教学督导后,存少辉便会马不停蹄地赶往南校区,去听徒弟们的课。

一开始,存少辉对徒弟们的情况一无所知,只知道她们刚踏上讲台没多久。几堂课听下来,存少辉就发现了徒弟们的“症结”。学校采用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即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主备老师。主备老师以PPT的形式把备课内容分享给其他老师参考。存少辉的几个徒弟教学经验较少,拿到模板之后甚至不再修改。上课的时候,也是“照本宣科”,很多时候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存少辉认为,这对于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长久下来只会增长惰性和依赖性。存少辉严厉地指出了徒弟们的问题,并开始教她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细致到教徒弟们上课时应采用何种表达方式,以及应如何观察学生们的反应。他还要求徒弟们每周都要进行教学总结,反思一周以来获得了哪些启发,出现了哪些失误,在接下来的教学上有哪些想法和改进等。经过几个月的严格训练,徒弟们逐渐适应了新的备课方式,甚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看着徒弟们在课堂上不再依赖电子课件,能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存少辉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通过这次支教活动,存少辉还搭建起了云师大附中和迪庆民中的交流合作桥梁。在云师大附中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由云师大附中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来到迪庆民中开展教育教学帮扶活动。此行,就是为了开展2020届高考备考教学指导、课堂教学诊断、教育教学管理交流等活动。迪庆民中也计划分批次选派老师,赴云师大附中进行跟岗学习,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科研水平。

 

云师大附中民族班合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加快云南省民族教育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步伐,在省教育厅、省民族宗教委的领导下,云师大附中成立了民族班,招生定位为实施精英教育,为全省各少数民族在高水平层次上培养优秀高中生。云师大附中民族班的学生都统一寄宿在学校。在前往迪庆支教之前,存少辉是民族班的任课老师。他大部分时间都和学生们相处在一起,长时间相处下来,学生们都把存少辉当成了自己亲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都会主动找到存少辉。存少辉则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记得有一个来自普洱市的哈尼族学生,刚来学校的时候,由于成绩在全校排800多名,加上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等因素,心理落差特别大,甚至有了回原籍读书的想法。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很着急,我本身就是从普洱走出来的,面对新环境不知所措的那种无助感,我深有体会。我主动找到他,以自己的经历开导他。怕他会有抵触心理,我还让班上适应比较快的学生,甚至已经毕业的民族班学生对他进行开导。经过一年的时间,这个学生慢慢调整过来了。他的成绩开始稳步上升,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存少辉回忆道。

除了日常教学以外,存少辉还积极组织民族班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指导学生参加“我为本民族代言”演讲比赛、微视频大赛等,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课外课”,一方面开拓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高中生活。

参加工作20年来,存少辉的学生如今已遍布各地,有的定居国外,有的在省外工作,不能常见面。逢年过节,存少辉的手机总会响个不停,学生们纷纷发来真挚祝福。每当这时,存少辉的内心就充满了职业成就感。

得知自己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时,存少辉感到意外也感到高兴。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这片热土上,为民族团结奉献的人很多,能够获此殊荣,他感到很意外。作为一名普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得到这样一个称号,这是国家对自己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上的肯定,所以感到高兴。存少辉表示,成绩与荣誉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领导的关心支持。现在来到藏区工作,这个称号对自己更是一种鞭策,鞭策着自己要保持一颗谦卑之心,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为脱贫攻坚、扶贫支教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像存少辉一样的教育工作者们,用自己的力量为扶贫攻坚、民族团结工作推动着更多的“云彩”。

本文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作者:朱熙,来源:《今日民族

 
    >> 相关文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