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进风采>>会员风采
     
“803”抗震救灾云南民进风采录之三——记鲁甸抗震救灾中的民进会员罗宇凌
发布时间:2014-12-30 10:37    

 

        罗宇凌,男,汉族,昭通市镇雄县人,1972年11月生,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政协昭通市市委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省委委员、昭通市委副主委。1992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3月—2007年3月任地勘队队长,2007年4月—2009年11月任副院长,2009年12月至今任院长,2014年1月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干部。
       工作实绩: 2009年12月任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后,大胆改革,提出“立足昭通,面向省内,力争五年再造一个昭通院”的战略部署,带领全院强化管理、开拓市场,以优质的设计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业主认可,连续三年勘测设计合同额及完成产值创历史新高,实现单位效益及职工收入逐年提高;人才队伍和资信建设成效显著,勘察设计、咨询等资质不断升级和增项,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所采取的水利前期工作管理模式在2011年被云南省水利厅在全省同行业中推广,单位综合实力和社会认知度大幅提升。

悬湖排险 步步惊心

——访鲁甸地震中的民进会员罗宇凌

 

   

云南昭通鲁甸“803”地震发生后,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及曲靖市会泽县等5县区水利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发生的“头号危险”就是地震堰塞湖。在昼夜奋战,破除险情的各方人员中 ,就有民进云南省委委员、民进昭通市委副主委,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罗宇凌的身影。日前,罗宇凌向记者讲述了“悬湖”抢险故事。

 

乌蒙磅礴走泥丸,堰塞湖抢险一次次挑战着水利人排除险情的抢险能力,考验着这个民进人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整个过程危险重重、步步惊心,然而讲述者却语气云淡风轻。

 

可能比地震还可怕的“堰塞湖”

 

地震发生在1630分,1小时后,罗宇凌得知了牛栏江红石岩两岸山体垮塌形成的堰塞湖的消息。“地震中垮塌的石块和泥土在短时间内急剧堆积,落入河道阻塞河流,形成‘拦水堤坝’,上游河段壅水聚集而形成的湖,就是地震堰塞湖。”

 

“大型堰塞湖抢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史料记载的1786年康定大地震、1933年叠溪大地震,均发生了堰塞湖溃坝的惨剧,造成的死亡人数数倍于地震直接死亡人数”,作为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罗宇凌深谙其中危险,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知道,这回“老火了”。

 

 

地震当晚,罗宇凌第一时间组织院里专业技术骨干陪同昭通市政府、市水利局领导赶了60多公里路,奔赴堰塞湖现场查勘。当时灾区通讯困难、道路受阻,直到凌晨2点多钟,大家才找到一个接近堰塞湖的位置。深夜,下雨,滚石,视线所及之处一片迷蒙。

 

堰塞湖虽说也属天然湖泊,却并不宁静,它天生蛰伏着一触即发的双重灾难——涨水淹没上游库区,溃坝冲毁下游地区。他们撤到火德红镇上,在车里焦急地等待了3个多小时。天刚蒙蒙亮,又急急忙忙到湖边极目远眺。

 

当时看到的景象,罗宇凌用“恐怖”二字形容:牛栏江右侧山坡表层活脱脱地被削去厚厚一层,山峰裸露出泛白的石头。堰塞体形成后牛栏江水位以每小时60-80厘米的速度上升,两岸原本看得清清楚楚的房子,2小时后全部被淹,完全消失在视野里。

 

通过迅速查勘收集的资料初步判断,堰塞体方量约1000万方,直接影响上游会泽县两个乡镇近2000人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堰体溃坝风险,同时还威胁着下游沿河的鲁甸、巧家、昭阳三县(区)10个乡镇、3万余人、3.3万亩耕地,以及下游牛栏江干流上天花板、黄角树等水电站的安全。

 

“红石岩堰塞湖具有‘巨大、极险、艰难’的突出特点,属大型堰塞湖,危险级别为极高危险,溃决损失严重性为严重。根据危险性级别和溃决损失严重性确定堰塞湖风险等级为最高级别I级。”事关堰塞湖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查勘收集资料的同时,罗宇凌立即安排院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溃堰洪水、溃堰风险分析计算,连续昼夜工作70余小时往返灾区、布置工作,为曲靖、昭通两市上下游群众应急转移避险和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提供详实的第一手图文资料。

 

应急处置 在极难中解难

 

8.03地震形成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后,国家水利部、省、市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鲁甸“8.03”地震堰塞湖排险处置指挥部,由武警水电部队司令员岳曦,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担任总指挥,武警水电指挥部、云南省水利厅与发改委、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担任执行负责人,并在现场指挥部下设专家配合组,罗宇凌担任副组长。

 

         此时正处于雨季,堰塞湖犹如一颗能量十足的炸弹,一旦发生超标准洪水,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溃坝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迫在眉睫,一切问题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找到答案。

    

     “苍天虽无情,苍天却有眼”,堰塞体位于红石岩电站取水坝与厂区之间,随着水位不断上升,电站引水隧洞调压井也不断泄流,但总体来水量大于泄流量。由于处于汛期,连续降雨仍会导致堰体过流并存在溃堰风险。罗宇凌组织院专业技术骨干积极配合中电建昆明院、长江委专家组进行方案论证,经连续三天三夜奋战,确定了应急排险方案,即在堰顶迅速开挖泄流槽,同时,打通一条长约280米的应急泄洪洞与原红石岩电站引水隧洞接通,达到泄洪、释放堰塞湖风险的目的。

 

这是一个在极难中解难的过程。罗宇凌一直冒着生命危险,经常战斗在抢险一线,参与研究开挖泄流槽,拆除红石岩电站调压井施工支洞堵头检修闸门、开挖右岸应急泄洪洞等工程措施的研究。

 

后续处置 在极险中排险

 

816日,堰塞湖处置由应急排险处置转为后续处置阶段,省委、省政府同意成立鲁甸“8.03”地震堰塞湖后续处置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工程技术组,罗宇凌担任副组长,继续参与研究泄流槽扩槽深挖、新建右岸应急泄洪洞等工程措施的技术工作。

 

当时,山体不稳定的地方很多,四周的山体都发生了塌方、滚石、泥石流,山坡不稳定岩土在余震作用下霹雳啪啦的不断崩落到湖面,施工作业时断时续,不断出现大的滚石,部队几次紧急撤离。经常有工作人员提醒罗宇凌,工程区非常危险,应尽量少去。但他说:“工程勘测与现场收集的资料关乎堰塞湖排险科学决策,也是份内和本职工作”。

 

与水利部刘宁副部长(中)、云南省水利厅陈坚厅长(左1)、武警水电官兵在堰塞体上

 

927日,应急泄洪洞开挖已接近预留爆破段,围岩地质条件恶化,施工遇到了破碎的岩体,出现了流量不大的渗水。这个情况超出了大家的预料。当时,在时间紧、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混凝土塞封堵,另行改线连接。

 

103日,不可预见的灾难还是到来了。当时洞内有20多名施工人员,渗水突然变成了巨大的涌水,在撤退的过程中,有6人被洪水吞噬,为堰塞湖抢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说到这里,罗宇凌的声音变得缓慢低沉,突涌水事件发生前几小时仍有指挥部同事和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在洞中检查工作,步步惊险啊,他又何尝不悲痛,可他能做的,只有继续努力工作。

 

万幸的是,涌水事件发生后,抢险剩下的最后围岩段、混凝土塞被高压水体破坏,近6000万方水一泄如注,20多小时后堰塞体上下游水流量基本持平。

 

永久性整治 变废为宝 除害兴利

 

炸弹暂时拆除了,罗宇凌仍然没有闲下来。湖水排出来了,但是堰塞体还在,如果不进行综合整治,来年雨季将再度遇险。

 

111日,堰塞湖处置由后续处置转为永久性整治阶段,云南省水利厅及时成立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永久性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罗宇凌兼任副指挥长。

 

由于堰塞体规模巨大,拆除难度极大,中国电建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堰塞体进行了勘察,结合堰塞体的规模及物质组成进行了计算分析,堰塞体变形稳定、渗流稳定、堰坡稳定能满足要求,且堰体有可靠的应急泄流通道,枯期溃堰风险低,因此堰塞体进行防渗治理后可作为永久的挡水建筑物,同时可兼顾下游防洪、发电、供水灌溉及综合旅游等。

 

2008年,汶川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创造了世界特大堰塞湖抢险的奇迹,当时的堰塞体作了部分拆除处理。如今的红石岩堰塞体较前者规模更大,要将其变废为宝、除害为利,各方面技术要求极高,难度和量级都是近代历史上从未遇到的,若实现综合整治,罗宇凌和他的同事们将创造奇迹中的奇迹。

 

当百姓危难之际,在惨痛的画面里,在滔滔的水声中,罗宇凌冲锋在前,在最危险的地方冒险前行。他说:“在天灾面前,人力不足以抵御自然积聚的风险,却有利用和改变自然本身的力量。我仍将正视困难,应对挑战!”

(徐宁)      

 
    >> 相关文章
  “803”抗震救灾云南民进风采录之二——记鲁甸抗震救灾中的民进会员杨桂红
  “803”抗震救灾云南民进风采录之一——记鲁甸抗震救灾中的民进会员杨艳
  民进昭通市委开展金秋助学爱心活动
  民进昭通市各级会员积极参与鲁甸“8.03”地震抢险救灾
  情系鲁甸 同心聚爱——祈福昭通爱心募捐活动侧记
  云南统一战线系统向鲁甸震区捐款4358万元及价值2358万元物资
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制作维护
滇ICP备09009517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
邮编:650031 电话:0871-5152431

技术支持: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系统运营:云南途毅科技有限公司